會寧縣主要發展旱作農業和畜牧業。旱作農業通過興修“三梯”、中低產田改造、集雨節灌和擴大地膜糧食種植麵積等措施,彌補生產條件的不足,提高農業效益。畜牧業要充分利用現有飼草資源,退耕還牧,建設一批飼草基地;充分利用國家扶貧工程確立的發展60萬畝紫花苜蓿等政策,向畜牧產業化邁進,把會寧(包括靖遠北部)建成全省的以農養牧、以牧補農、農牧互補的綠色生態農業的示範小區。

景泰為高揚程灌溉農業區,應把節水灌溉放在首位。同時引進先進的現代農業經營模式和耕作模式。培養、引進優良品種,實現低投入高效益,不斷提高農產品綜合效益。

白銀區、平川區、靖遠縣是建設高效示範農業區的重點,主要發展“兩高一優”農業,著力提高農業的商品率和轉化率,改變高產不高效、增產不增收的局麵。與此同時,抓好小城鎮建設和高科技農業綜合開發工程,推動農村小康建設。

二是立足礦產資源優勢,建立特色工業體係。通過技術改造和以資源換資金、換技術、換管理的路子,采用合資、合作的方式,引進現代先進科學的有色金屬深加工技術。同時對舊的設備和技術進行改造,發展銅裝飾、銅工藝、鋁合金的材料加工。積極支持白銀公司興建白銀鋁廠二期工程,改造鉛係統工藝,改造銅冶煉廠,擴大生產規模。堅持開發和轉化並重,促進煤、電能源工業的規模化經營,加大水泥、衛生陶瓷等高耗能工業的生產,發展一批高耗能工業。進一步開發稀土資源,研製、開發一批稀土新產品,推進稀土科研成果的產業化。發揮石膏、陶瓷、地毯等資源優勢,組建石膏、水泥、陶瓷、地毯、農副產品企業集團,擴大生產規模,培育優勢名牌產品,增強市場競爭能力,擴大市場占有份額。

圍繞優勢產業、名牌產品,實施一批技術改造項目。重點是:長通集團公司的無公害低矽烷交聯電纜生產線、甘藏鉻鹽化工有限責任公司萬噸紅礬生產線、白銀牆地磚廠二期擴建和40萬件中高檔的衛生陶瓷生產線、靖遠寶泰建材陶瓷公司年產100萬平方米瓷質外牆磚生產線、甘肅萬裏緣飲料公司新增年產3000噸飲料生產線、白銀化學試劑廠的固體鹽車間、景泰年產一萬噸的石膏刨花板生產線。

致力於新的、有特色的主導產業的培育。如生物工程、精細化工、新型建材、電線電纜、衛生陶瓷、綠色食品的延伸開發項目。重點是:長通集團、靖遠無氧銅材廠、白銀磷肥廠、甘藏鉻鹽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景泰水泥廠、白銀鋼窗廠、白銀格威釉麵磚廠、白銀衛生瓷廠、飛鴻地毯集團、白銀四龍澱粉廠、景泰麥芽廠、白銀麵粉廠、高新生物技術新藥康靈片生產線等。以這些企業為龍頭,形成一批效益好、規模大的優勢企業,帶動區域經濟進入蘭新經濟帶的主航道。

1.立足工礦基地優勢,繼續發展以“一廠兩製”為主的城市集體經濟。鼓勵“一廠兩製”企業在保持相對獨立的情況下,積極參與企業的協作與聯合,走集團化之路,促使白銀城市集體經濟欣欣向榮,力爭以富有競爭力的態勢進入蘭新經濟帶。

2.發揮城市優勢,加快第三產業發展。白銀市是典型的二元經濟結構型城市,經濟結構形成於計劃經濟占主導的年代,第三產業先天性不足。要圍繞特色支柱產業的特征和為生產、生活服務這個中心,以增強城市綜合功能、發揮城市的輻射作用、改善投資環境為目標,結合城市規劃和布局調整,積極推動第三產業發展。

要充分利用黃河流經白銀200多公裏的有利條件和本地區悠久的曆史文化,把文化景觀和自然景觀轉化為旅遊資源。全麵開發自然、人文景觀的旅遊線路,重點開發景泰黃河石林和大峽旅遊景區,並嚐試發展黃河段的漂流探險娛樂。使旅遊業為主的第三產業成為白銀新世紀經濟增長的亮點。

3.立足區位優勢,擴大對外開放。21世紀是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時代,且隨著中國進入“WTO”,這一趨勢將更加明顯。要充分運用國內、國外兩種市場、兩種資源,積極、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資,發展外向型經濟。

三是改革創新,強化特色經濟發展勢頭。

1.政府為發展特色經濟保駕護航。圍繞特色經濟的客觀要求,不斷地推進和深化全市各個領域的改革。

在農村,完善土地承包經營製,穩定土地承包關係,引導農民優化種植品種,提高糧食質量。積極推進農村基層民主進程,全麵實行村級財務、政務公開製度,接受人民群眾監督,減輕農民負擔。

在城市,重點搞好大中型企業的改革。組織實施優化資本結構的試點方案,幫助大中型企業進行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製的兼並、聯合和重組。做好再就業工作和社會保障工作,積極做好大中型企業的減員增效和下崗分流工作。

2.為特色經濟的成長提供最佳環境。要鼓勵大力發展非公有製經濟,不斷完善所有製結構,全方位地開發和支持非公有製經濟參與國有經濟的經營和特色經濟的發展。促進不同所有製之間的資產重組和優化配置,增強特色經濟的發展後勁。實施名牌戰略,不斷創造新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