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古道新銅都,白銀平地起高樓。

風吹沃野動蔬果,日落華燈映鬥牛。

北國兒女多壯誌,西部開發盡風流。

升帆必欲濟滄海,騎鶴何須下揚州。

——黃正平撰

)第七節 西部開發思路新

如果說,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古絲綢之路這片荒漠的再生提供了條件,使世界地圖上增加了一個新興的工業城市——白銀,那麼,當我們迎來21世紀曙光的時候,黨中央關於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決策,又一次為白銀新的飛躍提供了曆史機遇。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為了盡快登上西部大開發的時代列車,在改革開放的歲月裏再顯身手,白銀率先作出了開發與發展的戰略決策。

白銀市轄三縣兩區,農業人口約占77%;城市創造的國內生產總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63.4%,“二元”經濟結構尤為明顯。為使城鄉經濟協調發展,應加速城鄉一體化的進程。所以必須堅持以工業經濟的發展帶動農業經濟的發展,以城市經濟的發展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實施持續加趕超、漸近加跨越的可持續發展趕超戰略。總體思路是: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機遇,發揮區域比較優勢,發展特色經濟,做到一個“穩定”、兩個“優先”、三個“加速”。即穩定農業基礎地位,大力改善生態環境,加快農業產業化、市場化、現代化進程;基礎設施和科技、教育要優先發展;加速工業主導產業、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改造提高和培育發展;加速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加速市場體係、市場功能和市場環境的配套完善。力爭到2010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在2000年基礎上再翻番的目標提前兩年實現。力爭2005年,在全麵實現小康的基礎上,80%以上的城鎮人口和50%以上的農村人口達到寬裕型小康,實現全市經濟、社會全麵發展。

一、橫向聯合要強化

首先是“四靠四帶”。向蘭州中心城市靠攏,帶動白銀的開放開發;向大的企業集團和大中型企業靠攏,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向上市公司靠攏,帶動增量資本的優化配置;向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靠攏,帶動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其次是在“四靠四帶”的基礎上,促進縱向經濟輻射,建成經濟塊、經濟帶、經濟群體相維係的城市、城鎮空間分布網絡。“塊”——指白銀、平川兩大塊;“帶”——指鐵路、公路、河流沿線,重點發展沿黃河地區、包蘭鐵路、白寶鐵路沿線和公路沿線三個開發地帶;“群體”——是有計劃、有重點地發展小城鎮和小集鎮,形成規模化的城鄉區域經濟網絡,進一步提高城市化水平。

二、推動產業上新階

在企業戰略性改組的基礎上,建立起較高層次的技術開發結構,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源和增長點。

近中期的工作重點是:

1.國企改革要加快。國有大中型企業相對集中是白銀經濟的一大優勢。搞活國有大中型企業,是白銀城市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重點是搞好企業的結構調整、債轉股、貼息技改、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下崗職工的再就業和社會保障、減少冗員、減輕債務、減輕企業“辦社會”的負擔。支持國營大中型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製的合理兼並和聯合,從而促進資產重組和結構調整,加快產權製度改革,向現代化企業製度邁進。對已經改組改製的企業,要按照“總結、完善、深化”的思路,扶持它們進一步搞好結構調整、技術改造和新產品開發,向“專、精、特、新”的方向發展。引導小企業和具有優勢的大企業建立密切的協作關係,實施以大帶小,以強帶弱,互惠互利,優勢互補。

2.支柱產業要先行。支柱產業是城市經濟的核心。有色金屬工業,要抓好新項目的達產達標和老係統的技術改造。化學工業要利用現有技術裝備,開發高分子聚合物和精細化工產品及化學藥品。能源工業要加大科技含量,提高煤炭生產的機械化水平和電力工業的現代化水平。機械工業要重點發展新型電纜、電線及電子專用設備、材料和元器件,加快機電一體化進程。建材工業要重視水泥、陶瓷、石膏等建築材料的晉等升級,發展輕質防腐、高強度、多功能的建築裝飾新品種。輕紡工業要大力發展以農副產品加工增值為主的地毯、毛紡、食品、飲料、飼料工業,研究開發新型保健食品、方便食品和出口創彙產品,要加強棉、毛紡織和針織產品的綜合係列開發。

3.第三產業要壯大。要立足於為企業生產提供全方位、多領域的服務,在鞏固提高商業批發零售、餐飲娛樂、金融保險、交通運輸等傳統行業的同時,拓寬發展領域,重點推進中介服務、信息谘詢、郵電通訊、旅遊、家政服務、社會服務、非義務教育、醫療保健、房地產開發的產業化,使第三產業能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4.非公有經濟要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法製環境、社會環境和輿論環境,鼓勵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製經濟快速發展,並逐步向生產型、科技型、外向型方向轉化。對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個體私營企業,納入市經貿委的宏觀調控範圍,在生產、運輸、電力、人才等生產要素的配置上給予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