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楊將軍命部分宋兵攜帶火炮,驅趕500頭身塗彩色、角紮尖刀的犍牛從地道中出城,繞到敵後;命部分士兵率百姓紮草人穿著衣甲立於城上,並設置300麵大鼓於城牆四周,每麵鼓上倒掛一隻山羊,又給200匹小馬駒掛上響鈴驅趕到城牆上,三更一到,各處同時行動。於是成功地上演了一出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空城計”、“火牛陣”。

神話彌漫屈□山

白銀市靖遠、會寧、平川交界處,有一座挺拔秀美的山巒。泉水潺潺,鳥鳴啾啾,山間叢林滴翠,曲徑通幽,這就是屈□山。半山鬆柏掩映之中,有座古寺——屈□山總佛寺。拾級而上,有兩座大殿,正麵是“大佛殿”,右側是“法王殿”,不遠處還有座新建的戲樓,一年一度的廟會就在這裏舉行。據說,鼎盛時期,山上有“五樓十八殿”,是方圓數縣區的佛教勝地。

相傳這座山原來並不叫屈□山,而被人們根據方位叫做南山。南山腳下有個屈家寨,住著約100戶人家,多為屈姓。他們引來山泉灌溉,莊稼年年豐收,過著美好幸福的生活。這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

不知什麼年代,一場橫禍從天而降。

那年夏天,烈日炎炎,人們正在收割沉甸甸的小麥,突然雷聲陣陣、電光閃閃,一團紅雲從南山頂滾滾而至,在屈家寨上空翻騰。狂風挾著撲鼻的腥臭和刺耳的嘶叫震撼著房屋樹木,也震攝著人們驚恐的心。霎時間,血雨伴著腥風鋪天蓋地潑了下來。房屋衝毀了,田地淹沒了,樹木毒死了,泉水幹涸了……村寨變成了廢墟,人們恐慌萬狀,紛紛逃進南山下的一個山洞。

這時,紅色雲團中露出一個怪物。隻見它長約數米,尖牙利爪,環節狀軀體如披鐵甲,鏗鏘翻騰。巨大的肉翼狀如鋸齒,呼呼煽動。九顆怪異的腦袋此隱彼現,口中噴射出毒液並發出震耳的嘶叫:“聽著,要想活命,每月初一送一對童男童女,十頭活羊活豬到南山古廟供奉,不然,定將全寨男女老幼吃得一個不留!”隨即雲團向南山頂飛去,隱隱傳來毛骨悚然的笑聲。

屈家寨人望著滿目瘡夷的村寨,懾於妖魔的淫威,度日如年,束手無策。眼看到了月底,離供奉的日子隻有五天了,人們悲痛欲絕,紛紛打算逃離家鄉。

寨裏有個叫屈武的青年,膀大腰圓、身材魁梧、力舉千斤、行走如飛。他還有一身好武藝,開弓不虛發、赤手擒虎豹。他幾次請命上山,但家族長老擔心除妖不成,反招來更大的災難,不敢答應。眼看限期將到,屈武決心赴湯蹈火,解救鄉親,他告別妻兒,背起鐵弓,提上寶劍,毅然向南山走去。

兩天兩夜,屈武翻過了18道梁,越過了18道溝,昔日的流水都幹涸了,樹木都燒焦了,岩石被曬得發燙,他嘴唇幹裂,頭暈目眩,一步一喘地掙紮著。第三天黃昏,他攀上一處絕壁,勞累過度昏倒在地。

不知過了多久,他被一陣涼風吹醒,舉目四望,淒冷的月光下,山影朦朧,萬簌俱寂。突然,傳來斷斷續續的呻吟聲,他掙紮起來循聲走去,隻見一位須發皆白的老者僵臥在地,已是氣息奄奄了。屈武用寶劍劃破手指,讓鮮血一滴一滴地滴進老人嘴裏。老人慢慢睜開眼睛,屈武捧上自己僅剩的一小塊幹糧,老人狼吞虎咽地吃完後,神情嚴峻地說:“好心的後生,此去凶險莫測,九死一生啊!”屈武應聲答道:“隻要能除掉妖魔,哪怕九死一生!”老人放聲大笑,用蒼勁而略帶沙啞的聲音唱道:“霧迷石隱七八彎,龍岩鎖口洞北開,無須急急尋歸路,通天九百九十台。”隨即,老人將三顆潔白閃亮的寶珠放在屈武手中說:“勇敢的後生,在你最困難的時候拋出一顆吧,它能實現你的一個願望。”說完,老人消失得無影無蹤。屈武懷揣寶珠,抖擻精神,邁開大步朝南山深處進發。

枯枝掛破了衣服,岩石磨穿了鞋底,第四天傍晚,屈武來到一座獨木橋前。橋下是萬丈深淵,橋身吱吱作響,搖搖晃晃,他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去。剛到橋中間,驟然狂風大作,烈焰升騰,一群凶猛的蜈蚣從南山頂飛來,直撲屈武,他拔劍抵擋,寶劍起落,蜈蚣紛紛墮下。然而不斷湧來的蜈蚣將他圍得水泄不通,他被蜇傷,渾身血肉模糊,疼痛難忍,覺得頭暈目眩,就要掉下橋去。萬分危急之際他想起老人的話,摸出一顆寶珠向空中拋去,隻聽一聲巨響,如金鼓齊鳴,風停了,火熄了,到處是蜈蚣的屍體。屈武奇跡般越過了山澗,傷痛痊愈了,饑渴消失了,他披星戴月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