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正在崛起的發展中國家(5)(2 / 3)

這一時期西方殖民主義者開始用武力建立對亞非拉國家的殖民統治。

(2)18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具有現代意義的南北關係時期

這一時期,英國的工業革命促進了具有現代意義的南北關係的建立,對南北關係的發展有著重大影響。一方麵是對北方的影響。英國工業革命後,開始了一個長期的國際工業化過程。工業化國家使資本主義分化為兩類國家,一類是完成了從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的國家,如英、美、德、法等國,這些國家具有爭奪世界霸權的野心和實力,在世界政治經濟事務中有較為強大的影響;另一類國家工業發展水平雖高,但受經濟規模和地緣政治的局限,無力爭奪世界霸權,對世界事務的影響較小。另一方麵是對南方的影響。一些歐洲移民的最先定居地如加拿大、新西蘭等國,它們對工業革命迅速作出反應,建立起了以進口替代為基礎的工業結構,不斷擴大與歐洲資本主義國家的商品交換,提高了本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另一類熱帶殖民地國家,它們對工業革命的反映冷淡,使本國的經濟發展水平遠遠落後於世界其他國家。

(3)19世紀末20世紀初南北之間形成一種特殊的依附關係時期

工業革命大大刺激了英國等發達工業國殖民擴張的野心,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列強就將世界瓜分完畢。廣大的亞非拉地區淪為資本主義列強的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屬國,在國際政治經濟事務中處於無權地位。南北關係也由政治地位的不平等擴展到經濟地位的不平等,使不平等的南北關係具有經濟基礎,南北之間形成了一種特殊的依附關係,尤其是20世紀初至1945年,南北之間的依附關係進一步強化,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國際經濟地位進一步惡化,國際政治地位更加不平等。

(二)南北關係的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一大批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獲得了獨立和解放,南北關係發生了重大變化,形成了現在意義上的南北關係。

(1)南北關係新變化的主要內容

南北關係的新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6個方麵:

①戰後民族解放運動發展,殖民地、半殖民地相繼獲得了政治獨立,最終摧毀了帝國主義的殖民體係。

②南方國家成為主權獨立的民族國家,它們與北方國家的關係具有真正國家與國家關係的性質。

③南方國家在取得政治獨立後,與北方國家的主要矛盾由政治領域轉向經濟領域,經濟領域的矛盾和鬥爭更加突出。

④隨著殖民體係的瓦解,南北關係不再具有宗主國與殖民地、半殖民地關係的性質;南北方單方麵依附關係轉為相互依賴關係。

⑤南方國家在爭取經濟獨立、鞏固政治獨立的過程中,形成了整體意識,並在建立國際新秩序的鬥爭中得到加強;北方國家的整體意識(作為西方集團)的形成早於南方國家,它是在兩大陣營的對立和鬥爭中形成和發展的。南北整體意識形成的基礎,是二者不同的經濟、政治利益。

⑥南北關係的實質依然是剝削與被剝削的關係,但北方國家對南方國家的剝削方法和手段發生了變化,即由硬的以武力掠奪為主轉變為軟的以經濟剝削為主。

南北關係上錯綜複雜的既鬥爭又聯合的關係,其鬥爭的主要內容,是剝削與反剝削、壓迫與被壓迫、掠奪與被掠奪、控製與反控製。

(2)南北關係發展的曆程

冷戰時期,南北關係的發展大致經曆了三個階段:

●1945年至20世紀60年代初,這是南方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爭取政治、經濟獨立的階段。這一階段,南北關係的主要鬥爭內容是政治上的顛覆與反顛覆、經濟上的控製與反控製。1955年的萬隆會議,是南方國家整體意識形成的重要標誌,從此南方國家作為一支獨立的力量登上了國際政治舞台。

●20世紀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這是南方國家向北方國家主導的國際經濟舊秩序提出挑戰的階段。南北對話是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圍繞改革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加強南北經濟合作等問題進行談判和鬥爭的重要形式。

●20世紀80年代,這是南北關係陷入僵局的階段。

整個20世紀80年代,由於南方國家經濟狀況惡化,南北關係一直處於僵局狀態。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麵:

一是北方國家80年代初爆發的經濟危機,對南方國家的經濟造成了強烈的衝擊;二是新技術革命的發展,新材料、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北方國家對初級產品的依賴和需求進一步減弱,初級產品的價格暴跌,製成品價格不斷上升,加之北方國家不斷增強的貿易保護主義,使南方國家的貿易條件一再惡化;三是北方國家從20世紀70年代後期開始,采取了提高利率緊縮貨幣政策,使南方國家陷入債務危機;四是南方國家的資金流人大大減少,資金倒流現象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