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世界超級大國——美國(2)(2 / 3)

(三)“驢”“象”相爭的兩黨製

政黨政治是世界普遍的政治現象,也是美國政治製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雖然聯邦憲法並沒有提到政黨,但在美國現實政治生活中,政黨卻起著重要作用,它已形成了一整套固定的機製,深深地影響和製約著立法、司法、行政等各個部門的運作,使得美國議會的政治生活有別於其他資本主義國家。

美國的政黨政治主要表現在兩黨政治上。美國是實行兩黨政治的西方民主國家的典型。自南北戰爭後,共和黨與民主黨通過競選的方式輪流控製著國家政權,間或有些小黨成為第三黨也曾參與過對國家政權的角逐,但從未對兩大政黨構成真正的威脅。

美國政黨政治與其他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相比,有其明顯的特點。其一,多黨並存,兩黨執政。美國的兩黨政治並不意味著不允許別的體製的政黨參與總統或國會議員的角逐。事實上由於美國存在著大量的利益集團和美國所推崇的個人主義意識形態,這為多種多樣政黨出現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基礎。據美國學者有關美國兩黨製度研究的資料顯示,參加美國全國競選的小黨主要有三種類型:一類是宣傳某一階級理論並具有思想信仰的政黨,像平民黨、進步黨、社會勞工黨和美國社會黨;二類是針對某一具體問題的政黨,像自由土壤黨、綠黨、禁酒黨等;三類是暫時脫離某一大黨的派係組成的政黨。這些小黨盡管多次在總統競選中起過作用與影響,但從未真正贏得過總統大選。有鑒於此,在美國社會中形成這樣一種選舉傳統:即大多數選民都支持大黨的候選人而不願為不可能獲勝的候選人浪費選票。

正是由於美國特殊的曆史傳統以及兩黨政治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使得這些小黨難有作為,得不到應有的選民關注,能夠真正主宰美國政治生活的隻有兩大政黨,即民主黨和共和黨。其二,美國政治的特點還表現於它的普選製。依照憲法及法律的規定,美國的幾乎所有官職都由選舉產生,上到總統,下到基層公務人員,美國每年舉行的有效選舉次數成千上萬,數不勝數。其三,政黨組織鬆散、紀律不嚴。在美國,兩黨沒有固定的黨綱,沒有嚴格的紀律約束本黨黨員,組織上兩黨也沒有全黨統一的紀律和強烈的凝聚力,隻是在總統競選期間兩黨內部才表現出一定程度的統一。兩黨的黨員數目也不固定,且經常變動。按慣例,凡在進行選民登記時聲明和登記為民主黨或共和黨,都被認為是民主黨或共和黨的黨員,他們並不需要交納黨費,也不必為黨工作,且很少參加由某一政黨組織的討論或活動。組織形式上沒有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這種鬆散的組織形式和並不嚴明的紀律使得人們在平時很難區別一個人的政黨屬性。

美國的民主與共和兩大政黨從形成以來就沒有發生過重大的黨的更替現象。

兩黨在自身的發展與演變過程中基本上保持了各自的特色,民主黨代表工人的黨,共和國代表企業主的黨。前者的基本群眾是工會活動分子、知識分子以及少數民族等,在思想傾向及政策主張上,改良主義色彩較濃,奉行自由主義。共和黨則帶有明顯的“保守”色彩,它奉行的是新保守主義思想路線,主張限製聯邦政府的權力,減少幹預,增加自由,緊縮社會福利開支,在對外關係上,更多地奉行強權政策,以實力為後盾,推行強硬路線,以樹立美國的“世界霸主”形象。美國的兩黨政治,為美國民主政治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支持。由於兩黨競爭,輪流執政,能夠及時調整各種利益之間的紛爭,糾正失衡的政策,使“人民統治”的憲政精神得到較好的體現。一方麵以競選的方式實現政府的更替可以避免暴力和流血,緩解對立的社會矛盾,把各階級、階層的要求引向一個渠道,從而實現政治上的穩定,並為經濟的發展與現代化創造有利的條件;另一方麵,兩黨的相互競爭與妥協,也使得人民的選舉權利得到了擴大和普及,並為平民政治家躋身政治舞台開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