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財務報表本身的真實性(1 / 2)

企業發生的會計業務有一些是雖已發生,但其發生金額或發生時間需靠會計人員的判斷來決定的業務。這一類業務的入賬金額,受會計人員判斷能力、工作習慣甚至個人偏好的影響,由會計人員估計確定。因此,企業的財務信息,有可能在一定範圍內波動,從而造成財務報表數據被人為操縱。

從我國目前的情況看,會計人員通過會計手段或方法左右財務報表數據的作法主要有三種形式:操縱業務發生時間;選擇不同核算方法;改變業務性質。

1.操縱業務發生時間

在經營活動過程中,有些企業為了達到某一特定目的,比如逃稅漏稅或粉飾財務報表,於會計期內有意延遲或提前業務的發生時間,有時甚至虛構業務來調整當前損益和經營狀況。

例如,企業為顯示出良好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吸收更多的投資者,當它意識到當期的銷售收入未盡如人意時,有時會人為地“製造”銷售業務來虛增當期銷售收入和利潤,從而使報表閱讀者對其利潤水平給予較高評價;相反,當企業打算逃稅漏稅時,可能會在會計期內有意延遲銷售入賬時間,通過這種方式少納稅或不納稅。

2.選擇不同核算方法

在會計上,對同一種經濟事項的財務處理,會計準則允許使用幾種不同的方法或程序,企業可以自行選擇。這樣也會給人為操縱財務報表信息提供很大餘地。

(1)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選擇。

固定資產折舊是固定資產在使用中逐漸損耗而轉移到產品成本或費用的價值。影響折舊的因素很多,包括折舊基數(一般為取得固定資產的原始成本)、淨殘值、折舊年限、折舊方法等等,而這其中任何一個因素的確定,都可由企業在製度允許的範圍內任意選擇。

例如,固定資產的淨殘值是預計的固定資產報廢時可以收回殘餘價值扣除清理費用後的數額。雖然國家為了避免人為調整淨殘值的數額來調整計提折舊額,規定殘值比率在原價的5%以內,但由於企業可以自由確定低於5%的任何一個比率,所以還是不可避免地存在主觀性。

再如,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方法有很多種:直線法,工作量法,雙倍餘額遞減法或年數總和法等。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選用直接影響到企業成本費用的計算,也影響到企業的收入和納稅等經濟事項,當期損益的彈性很大。

(2)產品生產成本計算方法的選擇。

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為了正確反映各種產品的成本,均需要將本月產品成本負擔的生產費用在各種產品之間進行劃分。凡能分清應由某種產品負擔的費用,應直接計入這種產品成本;不能分清應由哪種產品負擔的費用,應采用適當的分配方法,分配計入有關產品的成本。

由於產品成本的計算和分配方法比較多,比如品種法、分步法、分批法等,企業極容易在可比產品與不可比產品,盈利產品與虧損產品之間任意調節成本,借以掩蓋成本超支、掩蓋虧損。

除此之外,對於生產企業,還有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如果在會計期末,某種產品既有完工產品又有在產品時,還需明確期末在產品與完工產品的成本費用分配,而分配時,有些企業通過各種手段人為地操縱分配方法,任意增加或減少月末在產品成本,調節完工產品的成本,從而造成財務報表信息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