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經營管理特色與成功經驗(1 / 3)

1.誠信是立業之本

創業之初,杜盛鋼這個一無設備、二無廠房、三無技術人員的“光杆司令”之所以能贏得國有大廠的信任,成功推出自己的第一個產品,靠的就是誠信。“說到就要做到,做了就要做好”。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杜盛鋼更加深信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誠信與否是關係到企業能否健康成長的重要問題。杜盛鋼在經營企業過程中並沒有將誠信僅視為一種表象、一種承諾,而是將其作為一種理念滲透到企業的日常管理、市場營銷、決策規劃等每一個環節,形成一種自上而下的文化影響力,在每一位員工身上都烙上了“誠信”的印記。盛業管件深知,失去誠信就會失去人心,失去市場,失去未來。

為了“誠信”二字,近幾年來,杜盛鋼先後放棄了唾手可得的300多萬元業務。海灣戰爭爆發後,南京一家企業向“盛業管件”緊急購買2萬張行軍床,對方毫不掩飾地說,每張床的利潤給100元,而當時“盛業管件”正為美國客商趕製的行軍床每張利潤僅有5元。由於生產能力有限,為了恪守承諾、按期交付美方訂貨,杜盛鋼毅然拒絕了南京這家企業的要求。與此同時,上海一家貿易公司的負責人也找到杜盛鋼,開出每張床比美國客商高2元的條件一下子定購30萬個沙灘椅的訂單,不料又吃了閉門羹。正是憑著這種誠信,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德國等大客商為之動容,訂單紛至遝來。杜盛鋼的“誠信經營”在業界影響越來越大,他們的貿易夥伴也越來越多。

2004年,通過海外銷售公司,盛業管件與德國世界杯組委會取得聯係,商談生產比賽指定用品帳篷的事宜。經過嚴格的產品確認、論證後,12月上旬公司拿到了組委會指定產品授權生產證書,得到了5萬頂帳篷的生產任務,總價值高達200多萬美元。這不僅是國產帳篷首度“征戰”世界杯,而且打破了以往歐洲國家廠商壟斷行業市場的局麵。杜盛鋼將“誠信”和“中國製造”捆綁起來一同銷往德國,為中國產品在海外贏得了良好的聲譽。

“誠信”的理念深入到員工們的內心,在創業最艱難的時期正是憑著這樣的理念支撐著杜盛鋼和他的團隊走出困境,以誠示人、以誠感人,誠信打造了良好的團隊凝聚力。企業本著對客戶誠信,而員工則本著對企業誠信的原則和企業一同成長。為了“誠信”二字,杜盛鋼和他的員工們常連夜工作,為此杜盛鋼會給員工以優厚的補貼,而員工們也自願為了按時交貨而努力工作。在從創業到發展再到逐漸成熟的20年裏,杜盛鋼始終奉行員工內部提拔的原則,而員工也是以企業為家。中層幹部中隻有一人離開團隊,其餘都是和企業一同成長起來的骨幹力量。而基層員工在企業發展的最初時期流動較大,多數本地人都傾向於去南京、無錫、常州、蘇州、上海等地打工。隨著盛業管件的不斷壯大,誠信為本的經營理念也在當地口口相傳,越來越多的本地人加盟盛業管件,成為盛業管件穩定的有生力量。

在決策規劃的過程中,杜盛鋼同樣踐行著“誠信”二字。由於我國證券市場管理不夠規範,許多未上市的股份公司為爭取上市,虛列股本、虛報業績。幾年前就有人勸杜盛鋼上市,作為一個精明的企業家,杜盛鋼當然知道上市的好處,但他更看重以誠為本的經營原則,選擇走一條踏踏實實的經營之路,在完善與加強自身實力的同時,公司期待著上市的那一天。

2.創新是騰飛之翅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在《創新與創業精神》一書中指出,“創業家都從事創新,創新是體現創業精神的特殊工具”。可以說,創業是實現創新的過程,而創新是創業的本質和手段。杜盛鋼的創業曆程就是這一理論的最好證明。他最初的創業契機就是源於對生產彈簧工藝流程的創新。簡陋的設備加上他的創新思維生產出了隻有國外才能生產出的微小彈簧。創新打開了他的創業之門。隨著企業的不斷壯大,創新成了杜盛鋼引領企業向前發展的“助推器”,每一次超越困境走向成功的背後,都有他創新的結晶在閃閃發亮。

初創時期,杜盛鋼買不起用於生產特殊配件的精密設備,就自己苦心鑽研精密設備的核心技術,摸索著將另一種設備創新改良來滿足精度要求以替代精密設備。別人淘汰的舊模具在杜盛鋼看來也蘊涵著豐富的開發潛質。他總是將創新思維與之融合並開發出新的成果。這種善於創新的思維理念不僅使得杜盛鋼節約了大量的投資成本,還大大提升了企業的技術生產能力,一次次地在絕境中拯救了企業,使企業在風雲突變的市場中有了很強的適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