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城鎮是經濟發展的增長極。城市化推動著蘇北“三角”型快速交通束城市經濟帶空間結構優勢的初步形成。因此,實施城市、城鎮帶建設工程,有利於蘇北“三角”型快速交通束城市經濟帶空間結構優勢的發揮。
(1)推動沿東隴海線城市經濟帶的城市、城鎮規模擴大。東隴海鐵路和沿徐連高速公路的徐州、連雲港城市和銅山、沛縣、邳州、新沂、東海縣(市)的城鎮具有特殊的發展區位。為使城市、城鎮規模擴大必須創造更多的優勢條件。順應城市化的要求,應在未來的20年著力使沿東隴海線城市經濟帶的城市、城鎮人口有較大增長。由於新沂市區的特有交通區位和位居沿東隴海線城市經濟帶的中心位置,因而推動新沂市區快速擴大,對於建設沿東隴海線城市經濟帶具有重要意義。
(2)以超常速度發展徐宿淮鹽城市經濟帶的城市、城鎮。徐宿淮鹽城市經濟帶的11座城市、城鎮東西走向貫穿蘇北腹地,具有十分重要的增長極作用。除徐州城市為特大城市外,淮安、鹽城城市將進入特大城市序列。但是,徐宿淮鹽城市經濟帶的其他8個城鎮都是縣(含縣級市)的城關鎮,其規模不大,擴展速度不快,與其應有的增長極輻射半徑不相稱。因此,以超常速度發展徐宿淮鹽城市經濟帶的城市、城鎮,是蘇北經濟發展的重大舉措。徐宿淮鹽城市經濟帶的城市、城鎮人口在未來20年內應平均增長1倍,其中,淮安、鹽城城市高水應發展為特大城市,市區人口分別達到130和110萬。
(3)扶持連鹽城市經濟帶的城市、城鎮發展。從蘇北經濟發展進程看,由於連鹽高速公路和連鹽鐵路建設較晚,連鹽城市經濟帶形成緩慢,但其形成後對江蘇沿海經濟帶發展的聚集力是不應低估的。因此,扶持連鹽城市經濟帶的城市、城鎮擴展對蘇北經濟創新發展具有戰略意義。
(4)做大新淮城市經濟帶的城市、城鎮。
新沂、沭陽縣的城區快速發展為中等規模城市,對於增強蘇北“三角”型快速交通束城市經濟帶的“中位線”和沿東隴海線城市經濟帶上的增長極作用至關重要。
(5)用江蘇經濟增長之力引導做大、做強位於蘇北“三角”型快速交通束城市經濟帶的“一點三角”城市。做大、做強淮安城市對培育蘇北經濟發展後發優勢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做大、做強淮安城市是做大、做強“一點三角”城市的重點工程。徐州城市已被江蘇省規劃為徐州都市圈核心層城市,但其在蘇北發展中的增長極區位嚴重西移,缺失蘇北區域(腹地)中心城市區位。從蘇北經濟和蘇北經濟接受上海、蘇南經濟輻射的區位看,地處蘇北快速交通束主骨架樞紐點的淮安城市優於徐州城市,這就決定了淮安城市擁有蘇北區域(腹地)最具發展潛力的特大城市區位。因此,快速將淮安城市建成蘇北腹地的又一個“徐州”,是實施蘇北經濟創新發展戰略的一個基本戰略舉措。
2.培育“三角”型快速交通束城市經濟帶空間結構優勢的政策和製度創新
蘇北“三角”型快速交通束城市經濟帶空間結構優勢的基礎是城市、城鎮及其發展。城市、城鎮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城市、城鎮規劃和城市、城鎮經營。因此,製定切實可行的規劃城市、城鎮和經營城市、城鎮的政策是十分必要的。
(1)對“三角”型快速交通束城市經濟帶的城市、城鎮發展給予政策傾斜。首先要科學規劃“三角”型快速交通束城市經濟帶,尤其要對“三角”型快速交通束城市經濟帶中的城市、城鎮發展進行中長期規劃。規劃是發展資源。對城市經濟帶及其城市、城鎮規劃是發揮蘇北“三角”型快速交通束城市經濟帶空間結構優勢的基礎條件,應由江蘇省蘇北協調發展辦公室牽頭組織規劃,並根據不平衡發展理論製定相關實施政策報省委、省政府審批。其次要有“三角”型快速交通束城市經濟帶及其城市、城鎮發展的傾斜政策,如對縣(市)政府駐地城鎮的發展應在蘇北五市的發展規劃中按城市的區對待即規劃單列,即享有基礎工程優先立項權;給予城市、城鎮經營自主權;擴大城市、城鎮土地儲備中心經營權;優先安排蘇南對蘇北城市、城鎮對口支援項目;建立省級財政專項扶持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