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論國防費(2)(1 / 3)

紀律、秩序和迅速服從命令決定近代軍隊的戰鬥命運。不過,紀律、秩序和迅速服從命令,要在大隊一起操練的軍隊才能獲得。近代的火器有聲響,有煙氣,人一聽到炮聲,往往早在離戰鬥開始還很久之前,就感到隨時會遭遇目不能見的死神。所以,往往戰鬥一開始,這紀律、秩序和服從性就難於保持。古代的戰鬥情況,卻與之不同,除人的叫吼聲外,沒有聲響,沒有煙氣,也沒有看不見的負傷和致死的原因。在致死的武器實際接近以前,在他附近有沒有其他武器,各人都看得很清楚。在這種情況下,一支軍隊隻要對使用武器的熟練和技巧有相當把握,則維持紀律和秩序,就不但在戰鬥開始時,即在戰鬥全過程中,或者直到兩軍勝負判然時為止,都必定比在使用火器場合容易得多。

沒有良好紀律的單一訓練,使民兵不論用什麼方法教導或訓練,也遠不及紀律良好訓練得宜的常備軍。即使訓練好的民兵也不過如此。

兵士能夠熟練地使用武器,不是一日能練就成的,一周或一月訓練一次的兵士,決不及每日或隔日訓練一次的兵士。軍隊使用武器的熟練,雖然可以說在近代沒有以前那樣重要,但舉世公認的普魯土軍隊的優越,據說就是得力於他們更善於使用武器。

民兵和常備軍在手法訓練和服從命令上也大不相同。民兵僅僅每周或每月聽長官指揮一次,其餘一切時間,都可自由處理自己的事務,在任何方麵不必對長官負責;常備軍的全部活動及行動,每日都在長官指揮之下,甚至每日起床上床,到營舍睡覺,都要服從長官的命令。就這兩種兵士比較起來,對長官的敬畏程度,及對服從命令的迅速程度等,民兵是不及常備軍的。

最與常備軍接近的民兵是韃靼及阿拉伯的民兵,也是最好的民兵,他們是跟隨平時所慣於服從的酋長作戰的民兵,他們也有尊敬長官和立即服從命令的習慣。具有這一優點的還有蘇格蘭高地的民兵。不過,他們不是到處流浪的牧人,而是有固定住所和收入的人,他們在平時沒有追隨酋長由一個地方轉移到其他地方的習慣。所以,和韃靼人、阿拉伯人比較,他們在戰時不大願意同酋長馳赴遠方,也不大願意長久留在戰爭場所。他們一旦獲得戰利品,馬上就渴望回家,酋長的權威也不一定能夠製止他們。此外,此等高地居民,一向過慣了固定的生活,所以他們不像韃靼人、阿拉伯人那樣慣於軍事訓練,不如韃靼人、阿拉伯人那樣善於使用武器。另外,在服從命令方麵,他們也遠不及韃靼人、阿拉伯人。

無論何種民兵,隻要每日在長官的指揮下操練武器,長久的訓練也能夠使他們養成常備軍那樣服從命令的習慣。我們要注意到,無論民兵在未赴戰場前是做什麼的,隻要作過幾回戰,就可以成為一個十足的常備軍。因為他們每日操練武器,不斷經受長官的教導,所以不久就養成了常備軍那樣迅速服從命令的習慣。就拿美洲的戰爭來說,美洲戰爭如果再延長一點,美洲的民兵,無論在哪一方麵,都可以和最頑強的老兵常備軍相抗衡。

我們還可以借鑒曆史事實來證明有紀律的常備軍與民兵相比的無比優越性。

馬其頓王腓力普率領的軍隊就是有史可稽的最初出現的常備軍之一。他常與色雷斯人作戰,與伊裏奧人作戰,與色薩利亞人作戰,乃至與馬其頓鄰近的希臘各都市作戰。曆次戰爭的結果,讓他漸漸把他最初也許是民兵的軍隊,變成了一支訓練有素的常備軍。就在和平時期,他也小心地把軍隊保留下來,不予解散。後來,經過長久激烈戰爭,希臘各主要共和國那些勇敢而精練的民兵,也被他打敗了,征服了。征服大波斯帝國羸弱而缺乏訓練的民兵,可以說是不費吹灰之力。希臘各共和國與波斯帝國的沒落,就是常備軍對於民兵持有無比優越性的結果。這在第一次人類大革命史書中有詳盡的記載。

人類曆史中的第二次大革命是迦太基的沒落和代之而起的羅馬的興盛。這兩個共和國的一切消長變動,都有著相同的原因。

哈穆勒卡爾、其婿哈斯德拉巴及其子漢尼巴這三位大將主導了第一次迦太基戰爭,緊接著又迎來迦太基的第二次戰爭。他們最初懲治了自己國內叛變的奴隸,接著鎮壓了非洲叛亂的各民族,最後又征服了西班牙大王國。到了漢尼巴率領軍隊,由西班牙向意大利進攻時,他的軍隊必然由這曆次戰爭而受到常備軍的嚴格訓練。當時羅馬人雖不是完全過著和平的生活,但他們那時沒有經曆過規模較大的戰爭,他們的軍事訓練,自然不免大大鬆弛。羅馬軍隊在特雷比阿、斯雷米阿以及肯尼,與漢尼巴的軍隊會戰,那是一場以民兵對抗常備軍的戰爭。這一情況,也許比任何其他情況更有力地決定這幾次戰爭的命運。

羅馬派去抵禦它的民兵和留在西班牙的漢尼巴常備軍,都有著同樣的優越性。這些常備軍在小哈斯德拉巴指揮下,不到幾年,就把羅馬的民兵全部從西班牙逐出。小哈斯德拉巴後來認為有必要率領他在西班牙所統率的全部或幾乎全部的常備軍,往意大利支援他的兄長。在進軍中,因向導指錯路,致使他們徘徊在生疏的國土上,猝不及防地受到另一支同樣精練或更精練的常備軍的襲擊,結果全軍覆沒。後來,漢尼巴的常備軍被派往非洲,非洲抵抗他的,不過是一些民兵。這時,為防禦迦太基,這支軍隊又被召回。當時,那些屢戰屢敗的垂頭喪氣的非洲民兵,也倒戈加入該常備軍。在查馬會戰中,這些民兵構成漢尼巴軍隊的主力部分。而這相互敵對的兩大共和國的命運,就由那一次戰鬥的結局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