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二才驚豔絕天下(1 / 3)

長安來使,也算是個名人,叫李肅,官拜騎都尉,這次來平原,他是帶著董卓的秘密叮囑來的。

對這個人,卓逸夫是沒有多少心情去理會的。但他也不得不承認,這個人文武雙全,的確有過人之處。傳說中董卓帳下猛將,除了呂布就是華雄,其實不然。董卓手下的大將暫且不提,最能衝陣決蕩的,第一個是呂布,第二個就是這位李肅。跨黃驃馬,使一杆丈五倒鉤槍,有萬夫不當之勇。其人相貌堂堂,身量高大,一表人才。

但這個人……可能是受演義和曆史的原因,卓逸夫對這個跟呂布為人很相近的戰將很不感冒,草草迎接之後,就讓他和手下去驛館休息,自己找來戲誌才和程昱商議。

戲誌才開門見山說道:“主公,這李肅文武雙全,有舌辯之能,實屬董卓帳下有數的人物。此番前來,恐怕他的目的有三個,第一自然是宣旨傳令,這第二嘛,想來是要與我們結盟,第三,若是所料不差,他還為打探我軍情而來。因此,從長安來的人,還請主公下令,讓血刺將這些人暗暗登記在冊。”

卓逸夫訝道:“先生此話怎講?”

戲誌才笑道:“天下精兵,盡出西涼。莫非主公並無意於關西那些彪悍善戰的勇士?”

程昱也笑著插言:“先生,倘若教這李肅知道你的這等心思,恐怕他現在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找你問問要不要他,要的話會給什麼官。”

卓逸夫啞然失笑:“仲德這話說的,董卓坐擁西涼,乃是天下地盤很大,實力最雄厚的諸侯,我們有什麼能吸引人家的?!”

戲誌才一笑:“董卓也是個聰明人啊,李肅文武全才,人才了得,聽說西涼軍中,此人是屬於呂布之下第二個驍勇善戰的人物。但虎牢關一戰,不見他的蹤影。隨後諸侯追擊董卓,更不見他獨領一軍,至今呂布官拜中郎將,爵封都亭侯,李肅此人,有謀而無斷,有智而不明,有勇而無用,有上而無信,心胸不甚寬闊,如何心裏能服?這種人,隻怕現在心裏想的是離開董卓了吧,主公倘若能許他富裕的一個縣,他估計還真的就會留下來。”

程昱拂須點頭,道:“先生所言不差,此人可用而不可信,但董卓此人,天下公敵也,主公若要成就大業,如果這個李肅果真有狼子野心的話……”

卓逸夫無奈搖搖頭,看來自己和這些真正的謀士,真的還有太大的差距,這兩位謀士,無時無刻不在算計著自己的對手,自己就做不到這一點。

看看戲誌才清矍的麵龐,再看看程昱布滿血絲的眼睛,卓逸夫縱然是個鐵石的人,也禁不住有些感動,站起身來將兩人按坐下,退後兩步鄭重拱手拜了一拜,將兩人嚇了一跳,急忙要躲開時,卓逸夫長長呼出一口氣,歎道:“都是我的過失,以前三五次小手段僥幸做了點還能入眼的事情,就把謀劃決斷的事情看的太過輕鬆。到現在,我才知道,兩位先生這樣的人,這才是真正的智者,真正的德者,戲先生身體本來就不好,仲德也是在拚著命的做事情,我卻理所當然地享受著,這一拜,兩位先生受得起,不可推辭。”

戲誌才驀然覺著眼角有點潮濕,作為一個謀士,最大的快樂和成就,莫過於有一個相知相得的君上,自己這些年的奔波,看到過的可以給自己甚至更高更寬闊舞台的上位者太多了,現在卓逸夫的驚醒和警醒固然可喜,但這都比不上自己的付出得到真正的認可,得到君上心裏的認可重要。

這不是失落和不失落的感覺,這是一種幸福的感覺。

“主公!”戲誌才再沒有讓,坦然受了卓逸夫深深一拜,然後走下自己的位子,扶著他又坐了回去,整整衣襟,深深拜將下去,喉嚨裏哽咽,卻再也不能成聲。

卓逸夫忽然覺著臉上濕漉漉的,心裏忽然之間就好像有什麼捅破了一層紙,有些豁然開朗,也有些激蕩不能自已的感覺。

程昱的感觸是最深的,他跟隨卓逸夫時間最長,謀劃最多,親眼看著卓逸夫從別人的謀者走上自己的道路。離開曹操,兩敗劉岱,他發現卓逸夫性格,或者說不成熟造成的缺陷,程昱是很清楚卓逸夫的,這個主公不適合做純謀士,他也不是謀士。無論結果成敗,卓逸夫不同於別人的性格,決定他必然走上主公的位置。

“現在看來,這一步,終於踏上來了。”程昱忽然也覺著眼眶上的幹澀疼痛,在這一刹那間圓潤靈動了許多。

至此,三人相視哈哈大笑,好不痛快。

“主公,我有兩位朋友,無一不是有經天緯地之才的人,其才勝我百倍,如今都在住處,且等我去叫他們來。”戲誌才大大喘了一口氣,站起來說了這麼一句,急匆匆又出門去了。

卓逸夫隻覺一身輕鬆,原來和戲誌才相交,總感覺他雖然盡心竭力幫自己謀劃,但他的心還沒有徹底落在這裏,現在,自己敢肯定,這個驚豔絕倫的謀臣,真正屬於自己了。

回過頭來,程昱笑吟吟地寬坐在旁邊,感歎著說:“仲德,這些日子以來,真真是辛苦你和戲先生了。實不相瞞,在這之前,我又是覺著愧對兩位先生,又很忐忑,現在,這一切都過去了,隻是你們也要保重身體,咱們的道路還很長,切莫因為眼前的細碎事情,壞了我們君臣相得百年的佳話才是。”

程昱笑道:“戲先生曾服用五石散,他才是真正需要保重的人啊,請主公放心,屬下也很向往做出一番大事來,絕對舍不得就這麼英年早逝。”完了又若有所指地說道,“隻是有一件事,主公往後招納的賢良之士何止千百,大事未成之前,這君臣的話,切莫讓外人先聽了去。雖然屬下心裏肯定定有那麼一天,但如今落人口實,於主公名聲有損。屬下出身非是貧寒,因此對這些心裏有千百個渴望,但表麵還保持忠君愛國的士族很是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