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隻要市場上這種看好的氛圍沒有改變(實際上一種看法一旦形成,短期內是難以改變的。就像股市狂熱的勢頭一旦形成,短期內打壓也難以改變其長期上升的趨勢),市場不但能在目前的價位消化原本屬於托市的份額,甚至價格進一步走高都有可能。因此,筆者對今年的早稻收購市場是看好的;但是也正是基於同樣的原因,對收購期結束後的市場並不看好,或者說不如市場預期的那樣看好。
(三)後市經營風險加大
市場收購的狂熱讓托市收購走開,但是正是因為托市收購“帶頭大哥”的離開,市場麵臨群龍無首的局麵,糧源必將呈現過度分散的局麵。我們知道,一個過度分散的市場是一個不穩定的市場。當貿易商們鉚足馬力搶購完畢、環顧四周尋找買家時,他們卻發現尋找買家沒有想象的那麼容易,並且出價也不是那麼高,因為真實的需求並沒有多大的變化。真正增加的需求隻有“1瓶啤酒”,而不是“成千上萬瓶”。而這個時候由於托市的退出,市場上的供給卻比去年多了很多。在銀行追索貸款的壓力下,降價就成了必然的選擇。
在這裏托市稻扮演了關鍵的角色。2006年廣東地區儲備稻穀采購是一個很好的例子。2006年底,廣東地區的市縣級儲備糧通過華南糧食交易中心采購2006年早稻,但是由於主產區2006年早稻商品量的60%掌握在托市手中,並且當時國家沒有放出2006年托市早稻,結果當時的采購價高達1840元/噸。但是自2006年早稻於2007年1月份放出後,早稻采購價格便立刻下降了近100元/噸之多。今年的情形則是完全不同了。今年不存在托市稻鎖定糧源的情況,市場上的有效供給將大大增加,可以預計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遠非去年可比。並且托市稻在銷售的時候國家會固守一個底價,對市場價格有強力的支撐。現在是多主體的完全市場競爭,沒有任何的目標價位,市場的風險程度可想而知。
從上麵的分析可以看出,雖然目前的價格可能存在一定的泡沫,但是泡沫在短期內難以破裂,甚至會進一步膨脹。早稻大規模收購期的結束,才是市場麵臨真正考驗的時候。今年真正擔心的應該是早稻的供給,也就是早稻的產量問題。雖然國家統計局表示,今年早稻增產有望,但是從一些主產區反饋的情況看,今年早稻增產難度不小,減產倒有很大可能。因此,如果目前高開的價格是早稻減產在價格上的反映,那麼泡沫也許會小一點兒。但是如果收購狂熱不減,後市經營風險仍然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
(此部分完成於200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