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糧食播種麵積連續4年增長的情況下,早稻播種麵積卻連續兩年下降。在早稻價格不斷攀升的今天,其播種麵積的連續2年下降並非偶然,背後有其深刻的原因。
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07年早稻生產的有關情況。2007年全國早稻總產量為3196萬噸,與2006年的3187萬噸相比保持穩定並略有增長。但是總產穩定的背後是早稻播種麵積的繼續減少和單產的提高。調查結果顯示:2007年全國早稻種植麵積5824千公頃(8736萬畝),比上年減少167千公頃(250萬畝),減少2.8%;2007年全國早稻單產為每公頃5488千克(366千克/畝),比上年增長3.2%。
我國早稻種植麵積自1996年以後逐年遞減,1996—2003年間早稻種植麵積由8284千公頃銳減至5590千公頃,下降幅度高達33%,平均每年下降385千公頃。2004年早稻種植麵積止跌回升,當年早稻種植麵積達到5946千公頃。2005年全國早稻種植麵積繼續增長,達到6010千公頃。然而2006年種植麵積再次出現了輕微下降,為5988千公頃。2007年種植麵積繼續下滑到5824千公頃,同比下降幅度為2.8%。
早稻種植麵積的連續2年下降與糧食總體播種麵積連年增加的局麵顯得“格格不入”。全國糧食播種麵積、總產已經保持了連續3年的增長(2004—2006),農業部預計2007年全國糧食播種麵積將達到15.88億畝,同比增加600萬畝左右,這意味著全國糧食播種麵積將實現連續4年增長,而糧食總產也有望實現自1985年以來的連續4年增產。主要穀物品種中,小麥和玉米的播種麵積、總產也將預計在連續3年增長的情況下,實現連續4年增長。
那麼在小麥、玉米播種麵積連續4年增長的情況下,早稻播種麵積連續2年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國家統計局調查認為:“早稻播種麵積減少的原因,一是比較效益低,據調查,大多數農戶認為種早稻費工時,種植雙季稻的效益遠不如種植單季晚稻的經濟效益高;二是隨著種植結構的優化和農村勞動力外出人數增多,各稻穀主產區改雙季稻種植為單季稻種植的趨勢越來越強。”
筆者認為,第一個理由不能成立。“種植雙季稻的效益遠不如種植單季晚稻的經濟效益高”,如果真的是“遠不如”,為什麼還有人費力不討好地種植雙季稻?畢竟現在隻是播種麵積減少而不是不播種。顯然我們首先要對“遠不如”打上問號。即使種植雙季稻的經濟效益沒有達到“遠不如種植單季晚稻”的程度,而僅僅是稍低於後者,也不能解釋早稻播種麵積連續2年下降的事實。因為如果這樣的因果關係成立的話,那麼反推過來,2004年、2005年早稻播種麵積連續兩年上升就應該是由於這兩年種植雙季稻經濟效益高於種植單季晚稻的經濟效益。我們知道2004—2007年4年間農產品的價格總體都是呈同步的上漲趨勢的,其中早稻的價格漲幅甚至高於中晚稻的漲幅。也就是說,這4年間的早稻種植收益總體上是呈增量變動的。如果現在的雙季稻種植效益低於種植單季稻的話,那麼兩年前這種比較效益隻會更低,而不是“今低昔高”,這顯然和前麵的反推結論是矛盾的。
第二個原因才是根本的原因,但應該有更深層次的解讀。由於近年早稻主產區的勞動力持續外流,造成農村有效勞動力相對不足,而種植雙季稻對勞動力的需求要較單季稻為高,這樣的話,由於勞動力不足導致了早稻在價格不斷攀升的情況下播種麵積反而出現了下降。
但是得出這個結論,也許會挑戰一個常識,即中國農村勞動力仍然表現為絕對過剩,農業仍然需要轉移出大量勞動力的常識。2005年末中國從事第一產業的人數為33970萬人,占全部從業人數的44.8%,而發達國家第一產業從業人數的比例不到10%,可見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農業的從業人數仍將有大幅的下降空間。然而目前的情況是,在第一產業從業人員比例高達44.8%的情況下,就已經出現了因勞動力不足導致早稻播種麵積下降的現象。我們知道中國農村勞動力過剩是客觀的、無可置疑的事實,但是這並不排除短期內局部地區會出現農村勞動力緊張的情況。一般來說,機械化和勞動力具有一定的替代性,隨著機械化水平的提高,農業勞動力的需求會減少,這是一個長期的趨勢。但是由於機械化水平在短期內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這意味著農業勞動力的需求在短期內也不會有明顯的減少。特別是相對於小麥、玉米,水稻的機械化水平是最低的,因而單位麵積上的勞動力相對更加密集。當農村外出務工人員不斷增加、農業從業人員數量不斷減少,並且由於外出務工的往往是青壯年勞動力,留下的往往是年老體弱者,這樣農業從業人員在數量減少的同時,其質量也是不斷下降的。當這種累積的效應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短期內就會出現農業勞動力緊缺的現象,並率先體現在勞動力密集程度最高的水稻生產上。雙季稻生產比單季稻生產需要更密集的勞動力,故而勞動力的短缺最終體現為早稻播種麵積的縮減。隻要早稻主產區農村外出務工人數繼續保持增加態勢,隻要水稻機械化作業水平短期內難以得到明顯的提高,那麼稻穀產區勞動力緊缺的局麵必將持續下去,從而早稻播種麵積在短期內有可能出現繼續下滑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