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托市小麥的強勁需求還能持續多久(1 / 2)

進入2007年11月份,市場對托市小麥的需求呈急劇上升趨勢。安徽市場11月份共舉行了5場托市小麥競價銷售交易會,成交量依次為14.89萬噸、27.17萬噸、41.19萬噸、62.25萬噸、119.18萬噸,成交率依次為20.1%、38.58%、61.16%、86.33%、94.24%。11月份安徽市場托市小麥銷售共成交284.68萬噸,而10月份僅成交51.85萬噸。也就是說,11月份市場對托市小麥的需求較10月份增長了450%。

(一)需求環比上升的原因分析

托市小麥之外的市場供給減少以及市場對小麥的總體需求增加可能是導致托市小麥的需求環比增加的主要原因。

托市小麥之外的市場供給主要來源於農民手中餘糧、各級儲備小麥的出庫以及加工企業的周轉庫存。各級儲備小麥出庫的高峰在上半年的4、5月份,下半年月度間的出庫量不會有太大的波動,比如,11月份和10月份的出庫量不會有顯著的變化。加工企業的周轉庫存,若非特殊情況則會按照一定的庫消比保持穩定。因此,農民手中餘糧及其售糧意願的變化是決定近期托市小麥之外的市場供給變化的關鍵因素。毫無疑問,隨著時間的推移,農民手中的餘糧是逐步減少的。小麥托市收購結束於9月30日,現在農民手中的餘糧都是曾經“拒絕”過最低收購價的糧食。“拒絕”的原因不外乎是“待價而沽”。因此,此時農民手中的餘糧是一批“意誌堅定分子”,它的目標就是博取高價格,“不見兔子不撒鷹”。也就是說,這批糧食的“惜售心理”更強。在餘糧日漸減少的情況下,“惜售心理”也在與日俱增,二者共同導致了托市小麥之外的市場供給緊張。這也是為什麼新糧大規模上市期結束後,糧價往往上漲的原因。托市之外的供給減少、糧價上漲驅使市場上的一部分需求轉向托市小麥,這是導致近期托市小麥成交量、成交率雙雙走高的第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是近期市場小麥的總體需求增加。在總體需求增加的情況下,水漲船高,即使托市之外的供給不減,托市小麥的需求也將增加。經驗告訴我們,節日期間及年底通常是小麥消費的旺季,小麥的需求在這段時間通常會放大。如何理解小麥需求的這種節日或年底效應?首先,通常情況下,人們的冬季食欲要好過炎熱的夏季,這在客觀上增加了小麥的年底消費量;其次,由於國人節日期間的吃喝文化,節日期間的小麥消費量也會稍微增加;再次,受中國長期的短缺經濟影響,擔心節日期間市場供應不足或者價格太高或者為保險起見,中國人都有在年底及節日前備貨的傳統,對一些重要的物資,比如糧食,通常在節前備足整個節日期間的消費量。當然當下中國早已告別短缺經濟時代,物品供應已極大豐富,現在更主要的是需求不足的問題,這種節日備貨所導致的糧食需求增加已經不是很明顯。總之,年底前消費者的麵粉(小麥)需求會增加,這是毫無疑義的。那麼這種增加的需求會傳導到麵粉加工企業,麵粉加工企業為應付突然增加的需求,就會傾向於囤積更多的小麥,提高原糧的庫存比例。需要注意的是,消費者的麵粉(小麥)需求才是終極需求,加工企業的需求是一種派生需求。傳統的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派生需求隨著終極需求的變動而變動,並且其波動幅度要大於後者。比如,若消費者年底實際增加的消費加上備貨增加的需求幅度在20%以上,那麼加工企業的需求增加幅度則會在40%以上。這就解釋了近期托市小麥的需求出現爆炸性增長的原因,顯然這段時間對應的小麥終極需求是不可能有如此大的變動的。

關於小麥總體需求增加的原因,除了終極需求增加外,還有近期價格上漲的因素。我們知道,11月份以來,與托市小麥成交量激增相對應的是國內小麥價格普遍出現了一波快速上漲的行情,小麥每噸價格上漲了60~100元。小麥價格的大幅上漲刺激了用糧企業的采購欲望。企業出於對糧價進一步上漲的擔心,為保障未來的供應,會傾向於增加原糧的庫存比例。這也是導致近期總需求增加的原因。

(二)需求同比大幅上升的原因分析

據統計,截至2007年11月28日,全國托市小麥存量在3700萬噸左右,去年同期的托市小麥存量約3900萬噸。考慮到今年小麥增產,庫存略有恢複,2007年截至11月28日托市小麥的市場份額是低於去年同期的。2006年國家在河北、山東、河南、江蘇、湖北、安徽共收購托市小麥4069萬噸,2007年國家在上述地區共收購托市小麥2895萬噸,並且今年小麥較去年增產160多萬噸,因此,今年托市收購結束後農民手中的餘糧也是大大高於去年同期的。也就是說,今年和去年同期相比,托市之外的小麥潛在供給都是較去年充足不少的。正常情況下,今年的托市小麥的需求量應是小於去年同期的。然而現實的情況卻恰好相反。2007年11月份安徽市場的托市小麥成交量是284.65萬噸,而去年同期的成交量是127.83萬噸;2007年11月最後一場交易會安徽市場的成交量是119.18萬噸,而2006年則是58.08萬噸。如何解釋這種“反常”現象?筆者認為可能有以下兩個方麵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