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接近不惑之年的時候,才癡迷上茶道的,已經走過了小半生,經曆了世間的煙火,才品嚐出茶的真味。飲茶之時,是清掃心中的落葉,將生活中的那些瑣碎與煩憂都拋之腦後。品茗是對自我生命的溫柔關照,也是在學習生命的美學。
每到夜幕降臨的時候,周老師會坐在茶席旁閱讀書籍,這個時候她便渴盼著一段屬於自己獨有的私人時間,寧願生意差一些,這樣就沒有人進來打擾她了。別人開店都希望生意興隆,客流不斷,可她卻例外,希冀著在忙碌中還能留出一小段時間給自己閱讀書籍。
開這家美學館之前,她有時候也與一些朋友搓麻將,隻是現在忙著館裏的事情,便很少再去了。在她看來,一個人不能永遠清高地活在自己的世界裏,要有出世的時候,也要有入世的時候。幾個女人湊在一塊打麻將,也會在這個過程中聽到許多人情冷暖的生活細節。隻是凡事都有度,掌握好這個度對自己才沒有害處。整天獨自飲茶,將俗世拒之在外也不行,其實有時候在菜市場逛逛,選一些新鮮的蔬菜,與老板討價還價也是一件特別有樂趣的事情。
不忙的時候,她會獨自去郊外散步,如同在孩提時代的自己,去親近每一朵山花,每一棵大樹,每一條溪流。她的眼睛依然明亮如初,仿佛裝著整個純淨美好的世界。她靜靜地盤腿坐在樹下,靜觀落日。那一刻,她是自我的,亦是淡然的。
回到“沅水之南”,她與人分享著服飾的美,分享著茶道的樂趣。那一刻,她成了一位美的使者。一直以來,她都是安靜內斂的,不願與人多言,但是自從開了這家小館之後,她逐漸打開自己的心扉,願意與更多的人去傾訴內心對萬物的感知,並且也願意將自己內在那份光亮傳遞給更多的人。
6
她曾有過一段不幸福的婚姻,離婚之後,她一個人將兒子慢慢養大。
在她三十七歲這年,她遇見了現在的丈夫,這個男人比她年長十一歲,不管是對她,還是對她的孩子都特別疼愛。她被他真摯的愛打動,與這個男人組建了新的家庭。她的內心其實一直住著一個女童,需要一個人去包容她、疼惜她,並支持她的夢想。那些轟轟烈烈的愛情已然遠去,她最終選擇了一個深愛自己的人相伴餘生。
她實現了心中追求美的願望,在古鎮開了第一家生活美學館,她去學校上課的時候,都是丈夫來照料著館內的一切。有人曾問她的丈夫,“你喜歡這些棉麻的衣服嗎?”他回答得很誠懇,“喜歡啊,因為她喜歡。”
與一個愛自己的人一起做熱愛的事,多好。
周老師是一個特立獨行的女人,在這個古樸的小鎮中活成了一道別樣的風景。她善良真摯,內心潔淨飽滿,對世間萬物懷有一份熱誠,待人接物心懷感恩。外表天真平和的她,內在卻有一種強大的氣場,在日常中發覺美的力量並傳遞給更多的人。
如果有一天你也來到了浦市古鎮,不要忘了去“沅水之南”坐一坐,說不定她會為你倒上一盞茶,與你說起心中的歡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