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沅水有佳人(2 / 3)

有一次,一個社會上的“小混混”也來這兒喝茶,周老師不僅給這個年輕人講茶道,還講一些做人的道理。她說,坐在茶盞前首先要端正,那樣才能接通天地的正氣。從溫壺、賞茶、溫杯、納茶到注湯、候湯、出湯,她的每一個動作都極為認真,整個過程如同一個莊嚴的儀式。她把倒好的茶雙手遞給他,杯身呈水平狀,杯中茶湯清香馥鬱。飲茶之後去渣,她將葉底給他觀賞,葉質肥厚柔軟,葉背隆起,葉脈明晰。周老師說,“這是向茶做最後的致敬。”

看著她事茶的每一個動作,聽她緩緩淌出的話語,“小混混”十分入迷,連說,以前上學那會兒都沒有這麼認真過。第二天,這個年輕人又帶來了一群他的哥們兒,讓周老師再一次說茶講道。她似乎是一塊吸鐵石,不管是靜定的人,還是躁動不安的人,都會被她深深吸引。

有人問周老師,您說話總是那樣有禪意有哲理,是否是信仰宗教。她說,“我沒有信仰任何宗教,我修的是生活禪。”

4

殊不知,周老師對美的感知是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萌發的。

幼時,她住在鄉下。不管是外貌,還是心性,她與身邊的小孩截然不同。她的皮膚白如冬雪,天生的自然卷發,鼻梁高挺,同村的小夥伴叫她“外國人”,她總會氣得直哭,覺得是對自己的一種輕蔑。她的性格孤僻,像一株安靜的白梅,總是與喧鬧隔得很遠。

大自然於她來說有一種別樣的親近感,她總會一個人跑到山野之中去觸摸柔軟的花瓣,去擁抱茂盛的大樹,蹲下身子去聆聽潺潺的流水聲,抬起頭看天空的雲彩。幼時的她已感應到了來自天地之間的一種能量,她瘦小的身子在自然之中也化為了一株山花,在清風中靜定地向上生長著。

夏天的傍晚,父母會帶著她去石橋上納涼,各家都帶著薄被子。深夜,石橋上的人都睡著了,還有人打著鼾,睡得特別香甜。唯獨她還睜著眼睛望著天上的星星,她在心裏一遍遍地幻想著,如果自己住在星星裏,是不是會長出一對翅膀?那一刻,她睡在天地之中,用一顆尚且稚嫩的心去記刻屬於童年最豐盈的時光。

幾歲的年紀,她便被寄養在了縣城的大姨家,她本來就生性孤僻,在一個陌生的家庭裏,她更覺膽怯與孤單。很多時候,她會一個人躲在角落玩著一些屬於農村小孩的遊戲,撿石子、打彈珠、捏泥巴,她的雙手總是髒兮兮的,後來她發現表姐的手幹淨而修長,羨慕極了,而表姐的那雙手每天都在做同一件事情,那就是畫畫。從那一刻開始,她便對繪畫生出了一種豔羨之心,覺得隻要自己開始畫畫,也會擁有一雙如表姐一樣潔淨美麗的手。她偷偷拿起畫筆,把表姐所有的紙都畫滿了,雖然畫得不像,可是她心裏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快樂,從那以後,她在心裏種下了一個繪畫夢。

周老師似乎從小就有一顆敏感的心,對美的追索,對人世的體悟,讓她始終對天地與自然懷著一份敬重之心。直到多年後,已近不惑之年的她依然喜歡紮著兩條大辮子,騎著自行車在山野的小路上觀賞一路風景,聽到手機裏播放一曲許茹芸的《雲且留住》,她的眼淚會情不自禁地落滿臉頰。

5

誰都猜不到,她開這家生活美學館的想法是有一天清晨突然萌生的,當天下午她就到老街租下了這間老房子,短短一個月不到,她就把這個生活美學館開起來了。在開這家美學館之前,她一直愛喝茶,愛老古董,愛麻質的衣裳,愛閱讀,愛一切美好的事物,這樣一個關於美學的店鋪,正是她對美的一種詮釋與呈現。開這家店的決定並不是偶然的,而是長期積澱的一種必然。她深覺素衣、清茶、好書改變了她,讓她獲得了一種靜定自在的生命狀態,她不願獨享這份人世的樂事,所以開了這家美學館,願將這份能量傳遞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