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陳曉怨氣爆發(1)(3 / 3)

IDC大中華區總裁郭昕認為,陳曉從來沒把自己當職業經理人。他在國美不過是劉備借荊州。職業經理人的操守之一就是絕不說前任雇主的壞話。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經營之道和贏利模式,存在並被市場接受的就是合理的。作為曾經的員工,不管是董事會主席還是基層員工,保守公司商業運作機密是最基本的,陳曉不具備基本的職業道德,甚至可以說陳曉不懂得如何做人。

陳曉本來以為自己揭露國美的黑幕可以贏得輿論對自己的讚賞,沒有想到引來一邊倒的指責,完全出乎他的意料。當晚,陳曉便對外發郵件表示,“從未接受過記者的采訪,文章是記者從一場無議題的私人閑聊中片麵抽取內容所發表的,是缺乏常識的個人理解。既非我原意,更不代表我的觀點和言論。”陳曉還更新了一條微博:“我做過國美的主席,現在也是國美的股東,對國美有很深的感情,是不會做對國美不利的事情的。”

文章記者沒有想到自己幫陳曉的忙,卻被陳曉出賣。文章記者說,他覺得“國美內鬥”中,陳曉沒有機會講話,現在他給陳曉一個講話的機會。可見陳曉為了自己的利益,隨時可以出賣任何人。

文章記者在自己的微博上發表聲明,國美文章的內容並非陳曉的本意,他是跟朋友聊天說出了自己的真實想法。他寫道:“就這樣吧,錯誤都是我的,我沒有怨言。”

有知情人告訴我,其實,發表這樣一篇文章是陳曉和該記者在上海密謀的結果,不過當時陳曉是希望記者用“業內知情人士”這樣的第三人稱來進行報道,沒有想到記者直接用自己作第一人稱進行報道。

受陳曉言論影響,5月11日,國美股票周三大跌32%,收盤報收272港元。而從機構評級來看,2011年2月以來,瑞士銀行、美林、法國巴黎銀行、德意誌銀行和瑞士信貸等境外機構均對國美給出了“買入”評級,說明機構是看好“國美內鬥”平息後的業績前景的。國美股東因為陳曉的不當言論遭受巨大損失,實在是不值得。

陳曉口口聲聲說自己是代表全體股東的利益,不會做損害國美的事情,這樣的所作所為又當如何解釋呢?可見,所謂的“代表全體股東利益”不過是為他一己私利服務的說辭罷了。

5月11日早間,國美正式在香港證券交易所發布公告回應該篇報道及陳曉言論,公告中稱陳曉自2011年3月11日起已辭去國美董事會主席和執行董事職務,因此其離職後的任何陳述或行為不代表國美立場。

公告中還指出,不會容忍陳曉在文章中所顯示的行為以及任何其他關於國美不真實或誤導的新聞報導,並會采取適當手段保護公司的權益,並明確保留涉及文章的所有權利。另外,香港聯交所也通過非正式途徑對陳曉進行了“聆訊”。

黃光裕重塑董事會權力架構,死保國美掌控力

2011年6月10日,國美在香港召開周年股東大會,王俊洲、魏秋立不再擔任國美執行董事,但將分別繼續擔任總裁和副總裁職務,黃光裕胞妹黃燕虹辭任國美非執行董事。隨著黃燕虹的離去,國美董事會迎來一名新任獨立非執行董事吳偉雄。吳偉雄是中港貿易證券法、公司法、商業法方麵的資深人士。

經過此番調整,國美董事會成員人數由13人減少為11人,這意味著,黃光裕與陳曉內鬥期間,貝恩主導下的國美權力架構重塑計劃被推翻,國美重新運行在黃光裕為其擬定的權力架構下。

在經曆了痛苦的磨難和教訓後,黃光裕對構建適宜自己控製的董事會權力架構以及這種架構對企業治理可能產生何種影響的認識得到了升華。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麵:

一、執行董事、非執行董事及獨立非執行董事席位的分配比率發生了逆轉。

2008年11月,國美董事會成員:執行董事黃光裕、杜鵑、陳曉及伍健華;非執行董事孫強;獨立非執行董事史習平、陳玉生、MarkChristopherGreaves、劉鵬輝、餘統浩及ThomasJosephManning。

2009年1月18日,國美董事會成員:執行董事陳曉、伍健華、王俊洲及魏秋立;非執行董事孫強;獨立非執行董事史習平、陳玉生、MarkChristopherGreaves、劉鵬輝、餘統浩及ThomasJosephMan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