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各自職責
1.采購經理
負責供應商開發、評估、定期複核、比價議價、大宗訂單的審核。
2.采購科長
負責供應商資料的收集,協助采購經理對供應商進行評估、複核。
3.技術經理
協同采購經理對供應商進行評估及定期複核。
4.品保部
(1)品保經理:協同采購經理對供應商進行評估及定期複核。
(2)品管科長:負責供應商來料的各種品質數據的分析與審核。
(3)進料檢驗員:負責對供應商的來料進行檢驗與試驗並做成記錄。
明確程序要點
1.供應商資料收集及初評
(1)采購科長主動開發且收集具有合作潛力的廠商的相關資料,並記錄於“供應商資料卡”內。
(2)采購經理根據“供應商資料卡”的內容評估其加工或接單能力,並參考以往業績及業界口碑等,評定是否可列為開發或交易對象,不合格則予以淘汰。
2.送樣及試作訂單
經初評合格後,由采購科長通知供應商送樣或開列試作“訂購單”呈經理核準後,通知送樣或試作,以利確定其接單能力,同時通知品質主管。
3.品質確認
(1)試作加工後的產品均由品管人員按《進貨檢驗與試驗控製程序》及《來料檢驗規範》的規定進一步確認產品品質,並做成記錄。
(2)無形勞務由需求部門主管確認。
(3)品質不合格由品管部門通知采購部,再通知供應商送樣,重新確認其品質,若仍不合格則予以淘汰。
4.品質保證能力及生產能力的調查
樣品確認合格後,由采購評估小組到供應商生產工廠進行現場調查其品質保證能力,並記錄於“供應商評估表”上,同時對其生產能力進行調查,並記錄於“生產能力調查表”中,以利確定其接單能力。
5.詢議價
采購經理征詢供應商的報價,采購科長同時收集有關同類產品價格資料,進行比價,有條件的可對供應商產品進行估價,掌握了一定資料後,由采購評估小組召集供應商進行議價,使企業接受的是一個較合理的產品價格。
6.簽訂采購協議
評估及價格合理者,由采購科長與供應商擬定《采購協議書》,再由經理簽名。
7.登錄列管
經采購評估小組評估合格者,由副總核準並列入合格供應商名冊。
8.供應商供貨情況考核與定期複核
(1)所有合格供應商每半年複核一次,複核時應由采購科長填寫“供應商考核表”會同采購評估小組進行“價格”、“品質”、“交期交量”及“配合度”的考核,且評定等級呈副總經理核定。
(2)經複核評定不合格者應由采購經理決定暫停或減少采購或外包數量,並通知該供應商進行改善,或由企業派員進行輔導。
(3)采購部門人員追蹤評估供應商改善成效,成效不佳視情況要求該供應商於延期內改善,否則予以淘汰。
(4)複核為合格者,可繼續登錄於合格供應商名冊內。
50節 對供應商進行定期評價
“要點提示”為對企業提供物品的供應商進行正確的評價和管理,以保證供應商所供物品滿足企業規定的要求,故采購人員應對企業供應商定期評價。
目前,國內的物流還未能發揮其應有的配送功能,而采購企業的供應商可能高達幾十家,有的甚至高達幾百家。在此種情形下,一定要對供應商進行管理,否則業務的推動必定難行。下麵是企業管理供應商的一些常見方法(見下頁圖)。
進行供應商分類與編號
一般說來,采購企業所購物品範圍相當廣泛,故應對供應商進行分類,這樣,以便管理。
建立供應商基本數據文件
將單一供應商的基本資料,包括企業名稱、地址、電話、負責人、注冊資金額、營業執照、營業額等,建立成基本資料卡,輸入計算機存盤並管理,以便隨時可以查閱。
定期評價供應商流程方法圖:
建立供應商物品台賬
對於同一供應商所供應的物品的價格、規格、數量、毛利率等資料要建立台賬,作為統籌物品的基礎,價格或規格有所變更時要及時修改。
統計供應商訂購數量
對於每家供應商的產品的訂購數量、訂購金額必須予以統計。
供應商評價
利用ABC管理法來管理供應商,把供應商評價分為A、B、C三級,A級供應商常由采購經理親自控製及管理或科長來決定合作方式。
51節 與供應商建立相互信任的合作關係
“要點提示”和供應商建立相互信任的合作關係,不僅可以保證采購工作順利、健康地進行,也可讓企業與供應商雙方共贏。
通過免檢
采購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當供應商經考核轉為正式供應商之後,一個重要的措施,就是應當將驗貨收貨逐漸轉為免檢收貨。
免檢,這是對供應商的最高榮譽,也可以顯示出采購企業對供應商的高度信任。免檢,當然不是不負責任地隨意給出,應當穩妥地進行。既要積極地推進免檢考核的進程,又要確保產品質量。一般免檢考核時間要經曆三個月左右,在免檢考核期間內,起初總要進行嚴格的全檢或抽檢。如果全檢或抽檢的結果,不合格品率很小,則可以降低抽檢的頻次,直到不合格率幾乎降到零。這時,要組織供應商有關方麵的人員,穩定生產工藝和管理條件,保持住零不合格率。如果真能保持住零不合格率一段時間,就可以實行免檢了。
“當然,免檢期間,也不是絕對地免檢。還要不時的隨機抽檢一下,以防供應商的質量滑坡,影響企業的產品質量。抽檢的結果如果滿意,則就繼續免檢。一旦發現了問題,就要增大抽檢頻次,進一步加大抽檢的強度,甚至取消免檢。”
通過其他方式
此外,建立信任關係,還包括在很多方麵。例如不定期地開一些企業負責人的碰頭會,交換意見,研究問題,協調工作,甚至開展一些互助合作。特別對涉及企業之間的一些共同的業務、利益等有關問題,一定要開誠布公,把問題談透、談清楚。
要做好這些方麵的工作,需要樹立起一個指導思想,就是“雙贏”。一定要盡可能讓供應商有利可圖。不要隻顧自己,不顧供應商的利益。隻有這樣,雙方才能真正建立起比較協調可靠的信任關係。這種關係實際上就是一種供應鏈關係。做好這方麵的工作,實際上就是一種供應鏈管理的工作。
52節 建立相應的監控措施
“要點提示”供應商的績效在很大程度影響著企業的運作效率,並不是所有供應商的績效都令人滿意,也不是所有供應商都十分合作。企業就必須根據供應商的不同表現對他們施以不同力度的監控,有時需軟硬兼施。
在建立起信任關係的基礎上,也要建立起比較得力的、相應的監督控製措施。特別是一旦供應商出現了一些問題,或者一些可能發生問題的苗頭之後,一定要建立起相應的監督控製措施。根據情況的不同,可以分別采用以下一些措施:
(1)對一些非常重要的供應商,或是當問題比較嚴重時,可以向供應商單位派常駐代表。對於那些不太重要的供應商,或者問題不那麼嚴重的單位,則視情況分別采用定期或不定期到工廠進行監督檢查,或者設監督點對關鍵工序或特殊工序進行監督檢查,或者要求供應商自己報告生產條件情況、提供工序管製上的檢驗記錄,然後進行分析評議實施監督控製。
“常駐代表的作用,就是溝通信息、技術指導、監督檢查等。常駐代表應當深入到生產線各個工序、各個管理環節,幫助發現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切實保證把有關問題徹底解決。”
(2)要求供應商對原材料、設備、重點生產工藝、生產場所等有可能影響零部件的外觀、尺寸、性能等方麵在變更前須征得企業相關人士的許可。
(3)加強成品檢驗和進貨檢驗,做好檢驗記錄,退還不合格品,甚至要求賠款或處以罰款,督促供應商改進。
(4)組織本企業技術人員對供應商進行輔導,提出產品技術規範要求,使其提高產品質量水平或企業服務水平。
(5)與客戶等相關人員一起對供應商進行審核與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