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七中是一個教師學生雙向成才的搖籃,從學生角度來看,成都七中百年的曆程,培養出了李萌遠、陳家鏞、蒲富恪、唐明述、葉尚福、王昂生等院士和屈守元、呂進、白敦仁、馮舉等知名學者教授,培養出了解子光、查有良等著名教育專家和毛澤東的秘書田家英等知名領導人才,培養出了林文詢等知名作家和章寅、王小川、童一、付宏宇等世界奧賽金牌獲得者,培養出了大批全麵發展並且有良好個性特長的優秀學生和部分特別優秀的尖子學生。近年來,成都七中的高考升學率一直位居省、市前茅,高考升學率常年保持在99%左右,其中絕大多數學生進入全國重點大學學習深造。每年升入清華、北大的學生數占這兩所學校的在四川省招生總數1/6左右,占全市總數的1/3左右,是清華、北大在四川重要的生源基地。從教師的角度來看,查有良、解子光、謝晉超、龔廉光等一大批名、特、優教師在這裏茁壯成長,學校現有教職工205人,其中國務院政府津貼獲得者2人、成都市教育教學專家2人、特級教師15人、學科帶頭人17人、高級教師66人。有40多人榮獲全國、省、市“優秀教師”、“勞動模範”等稱號。教師學曆高,已有10位碩士、19位碩士課程結業教師在學校從事教學工作。

二、從《學生手冊》到《成才指南》

——以人為本、重在發展的三體教育思想

每一年開學的第一天,在每一個新生的課桌上,放著一本《成都七中學生成才指南》。精美的封麵設計,吸引了眾多的學生與家長的眼光;更重要的是其中的內容讓學生與家長愛不釋手——平易而親切的話語、充滿熱情與哲理的名言警句,圖文並茂的“目標要求”和“身邊的榜樣”、滿含關懷與愛意的服務篇……這也許隻是一個不起眼的小事,但這是我們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一個重要校本教材——《學生手冊》在新世紀新學期開始的時候變成了《學生成才指南》。這個小小的變化,體現著七中人在教育觀念上諸多的改革——師生觀、學生觀、質量觀等等的改變,它體現了七中人為了學生、服務學生、學生是學習發展的主體的新觀念,體現了成都七中“三體教育”思想在新世紀的新發展。

現代教育科學主張:在教育教學和學校管理過程中,要堅持“以學生為本”“以育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學校將《學生成才指南》分為三個部分——目標篇、管理篇、服務篇,力爭通過目標篇來引導學生的發展,通過管理篇來組織學生的發展,通過服務篇來幫助學生的發展。《學生成才指南》和學校豐富多彩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一樣,充分地體現了成都七中“以學生為本,重在發展”為核心的素質教育思想。

學校是學生學習、生活、成長、發展最重要的園地。為了幫助每一個學生的成人與發展,學校教育工作者應當主動地與家長攜起手來,站在時代發展需要的高度指導家庭教育,努力形成教育合力。

在學生的管理上,我們深深的感受到管理是科學、管理也是藝術。如何建立起符合學生實際需要、與時代同步的管理與服務體係,可以說是新世紀學校改革與發展最重要的課題。

三、助學生個個成才

——符合學生差異發展的課程改革

課程改革是整個教育改革的核心問題,學校的課程改革是整個課程改革的前沿。學習、研究、探索、實驗“學校的課程改革”是目前學校教育改革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