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職業生涯管理概述(1 / 2)

10.1.1 職業生涯的內涵

職業是指人們所從事的相對穩定的、有收入的、專門類別的工作。它是人們的生活方式、經濟狀況、文化水平、行為模式的綜合性反映,也是一個人的權利、義務、職責,以及社會地位的一般性表征。可以說,職業是人的社會角色。“生涯”一詞,在英文中為career,有人生經曆、生活道路的含義。

職業生涯即職業生命周期,又稱職業發展,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職業生涯,是一個人一生中所有與工作相聯係的行為和活動,是職業興趣的培養、選擇職業、就職,直至最後完全退出職業這樣一個完整的人生過程。因此,其上限從出生開始,其下限到失去勞動能力為止。狹義的職業生涯僅指直接從事職業工作的這段時間,即從就職到退職這段時間。兩種含義的職業生涯考察角度不同,但有共同的規律:①職業生涯是個體的行為,而非群體或組織的行為經曆;②職業生涯是指個人一生之中的有償勞動經曆;③職業生涯是個時間概念,意指職業生涯期。實際的職業生涯長短因人而異;④職業生涯還是一個包含個體職業內容的發展概念,是一個動態概念。職業生涯不僅表現了職業工作時間的長短,而且還包含了職業發展、變遷的經曆過程。

10.1.2 職業生涯管理的含義

職業生涯管理,是指組織和員工個人對職業生涯進行設計、規劃、執行、評估和反饋的一個綜合性的過程。通過員工和組織的共同努力與合作,使每個員工的職業生涯目標與組織目標相一致,使員工的發展與組織的發展相吻合。因此,職業生涯管理包含兩個方麵:一是員工的職業生涯自我管理,員工是自己的主人,自我管理是職業生涯成功的關鍵;二是組織協助員工規劃其職業生涯發展,並為員工提供必要的教育、訓練、輪崗等發展的機會,促進員工職業生涯目標的發展。

在“職業生涯管理”概念提出的初期,職業生涯管理被看做一係列職務提升計劃。在20世紀70年代,許多企業重視通過職業生涯計劃滿足員工不斷發展的需要。80年代強調職業生涯管理首先應該適應企業發展的巨大變化,90年代注意了員工的需要和企業的需要的平衡,即將職業生涯管理當做既開發員工潛力,同時又滿足企業發展需要的一種方法。職業生涯發展並不一定意味著工作崗位的變化與晉升,而是可以通過崗位上工作內容的多樣化,特別是通過自主權利的擴大、創造性要求的提高來實現,並將職業生涯與人的全麵發展聯係在一起,強調人的發展與企業發展的有機結合。

10.1.3 職業生涯管理的特點

職業生涯管理的一個主要特點是,在職業生涯發展中員工與公司是合作夥伴。

(1)個人和組織都必須承擔一定的責任,雙方共同完成對職業生涯的管理。傳統的管理理念認為,員工的職業選擇和發展是員工個人的事情。但是,隨著把人視為最重要的一種資源,在企業中廣泛實施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及管理技術以來,人們發現:加強員工的職業管理,實際上與企業目標是一致的,是實現企業目標的有效管理手段。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員工的努力工作,相應地,員工個人的發展同樣也離不開良好的企業環境,二者目標利益上的一致性和共同性為實施職業生涯規劃構建了基礎平台。

(2)職業生涯管理是一種動態管理,它貫穿於職業生涯發展的全過程。每一名員工在職業生涯發展的不同階段,其發展特征、發展任務以及應注意的問題是不相同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各自的特點、各自的目標和各自的發展重點,每一個發展階段的管理也應有所不同。由於決定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組織成員會發生變化,職業生涯管理的側重點也會發生相應變化,以適應情況的變化。

10.1.4 職業生涯管理的意義

盡管職業生涯管理很重要,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所有的管理者乃至員工,都認為“職業生涯”是員工個人的事情。在傳統的人事管理工作中,員工被形象地比喻為企業的種子,企業將種子播種到哪裏,它就應該在哪裏生根、發芽、開花和結果。這種觀點雖然滿足了傳統方式下“因事設人”的要求,但並沒有真正實現“人事相宜”,忽視了人本身的特性需求和主觀能動性。但是,隨著把人視為最重要的一種資源,在組織中廣泛實施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及管理技術,人們發現加強對組織中員工的職業生涯管理,實際上與組織的目標是一致的,是實現組織目標的有效管理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