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的,想的往往是我全賺,而別人虧到底。零和博弈、空手套白狼、商業欺詐盛行,幹的都是一錘子買賣。仔細想想,在和平的年景,將生意對手置於死地,或者打倒之後無法東山再起的可能性有多少?隻要你稍有理智就會明白,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且一旦對手沒有死掉,明白過來,一個帶著仇恨和報複心態的敵人就誕生了。所以,從長遠一點的距離來看,人們最常見的競爭策略選擇實際上是最下策。對於現實生活中的人,三教九流,無論是對手還是非對手,無論是同行還是冤家,無論是喜歡還是不喜歡,我們必須跟他們共處。俗話說,人抬人高,人擠人低,合作無論從那個角度講,都比相互拆台的效果好。
中國是一個比較傳統的國家,人文背景相對世俗化,想成就一番事業,少不得要借助眾人拾柴之勢。複雜的人際關係有時足個包袱,不過用得巧妙,也可以成為一塊成功之路的叩門磚。“相互幫襯”正是幫人幫己的訣竅。
易中天和於丹在上海書展聯合為馬瑞芳的新書<百家講壇:這張魔鬼的床》捧場。他倆很專注,一律隻簽《這張魔鬼的床》,一旦看到自己的書,無論讀者怎麼渴求,他們就是不簽名。此前易中人就說過:他要和於丹做“捆綁式火箭”,將馬瑞芳的新書送上天。在2007年書展上,名人為朋友捧場之風相當興盛。前有蒲巴甲、喬任梁為曹可凡的《可凡傾聽》簽了800多冊,後有另一位《百家講壇》名嘴錢文忠為他的足球界朋友樓世芳的新書捧場。用易中天昨天的話來說,在法製社會,為朋友兩肋插刀是不行的,但為朋友簽售還是被允許的。
事實上,名人捧場確實給他的朋友們增加了不少銷量。幫了朋友的忙,又讓自己多了一次麵對媒體的機會,如此一舉多得的行動,何樂而不為呢。這也是人抬人、兩麵好的做法。
在一個山村裏,有個農民不安於現狀,對自己的玉米收成很小滿意。他私下打聽,買來優質的玉米種子播種下地,第二年果然大獲豐收。他的鄰居在驚羨之餘,都請求他能賣些新種子給他們。可是,這個農民為保全自己的優勢,斷然拒絕,不知為什麼,從第二年開始,這個農民的玉米收成差了,第三年更是明顯減少。原來,他的優質玉米接受的卻是鄰人田中劣等玉米的花粉。一個人擁有技術優勢時,必須學會保護。但更要明白,要想繼續強化自己的技術優勢,還必須學會共享與合作。
人生如燈,是靠自己點亮,還是靠熄滅別人的燈光來顯示自己?這是一個涉及道德範疇的問題。本來是有花自然香、有光自然亮,可是有些人偏偏要靠熄滅別人的燈光而求自身彰顯。此舉無論從情理上講,還是從道義上講都顯得齷齪卑劣。
揚此抑彼,抬己損人,並不一定能占便宜,有時甚至會吃大虧,也就足我們平時講的:“占小便宜吃大虧。”你也許可以將別人的燈光熄滅,但有時卻並不能如願以償,反而會使別人的燈光更加明亮,而使自己人格的陰暗麵暴露無餘。人與人之間本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係,“人”少一撇或缺一捺,都不可能立得起來。前蘇聯作家羅斯金說:為別人盡最大的力量,最後就是等於為自己盡了最大的力量。撥亮自己的人生之炬吧,也欣賞別人的燈光!
“人抬人”不僅是做人的訣竅,也是現代商戰中重要的經營策略。在商業場中,並非總是刀光劍影,也有溫情相待之時,彼此互相捧場才能利益均沾,市場才能活起來。如果互相拆台,恐怕隻會一起垮台,大家都喝西北風。
11.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
在日常生活中,碰到親朋好友家的婚喪嫁娶,我們難免要“隨份子”。現在交往多、朋友多,很多人都為“隨份子”所累。但看問題不能片麵,“隨份子”也是一種資助行為,婚喪嫁娶都是要花大錢的活動,憑一己之力可能很勉強,大家夥每人隨一份錢就能緩解一下對方的經濟壓力。輪到自己有事時,別人也會伸出援手的,這不是走過場,而是一種含人情、含道義的行為。也可說是先“投桃”,後“抱李”。社會交往如此,商場拚搏也一樣,隻有多“投桃”、廣結善緣,關鍵時刻才有人幫,才能發展、壯大。
卡耐基說:“一個人成功的因素很多,而屬於這些因素之首的是人和。沒有人的合作、幫忙,不論你有多大本事,都難以發揮大作用。”在當今社會,即使你再有能力、才華,如果單槍匹馬也很難成功。因為好漢難敵四手,一個人麵對有後續部隊的對手都不得不考慮一下後果。
要想讓別人為自己做事,固然可以用利益吸引他們,但卻不是長久之計。如果某些時候你沒有利益給他們,還能靠什麼得到他們的幫助呢?所以,我們應該想其他辦法,比如在思想上影響他們、激勵他們,讓他們不由自主地願意幫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