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句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跟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同流才能交流,交流才能交心,交心才能交易。每天跟億萬富翁在一起,沒幾天你就成為百萬富翁了。”與成功的人交往,你成功的指數就大得多——成功的人會給你經驗、智慧、物質上的幫助,是一般人不可能辦到的。
結交名流也可能獲得更切實的幫助。如果你立誌在商界幹出名堂來,首先就要想辦法接近商界名流,與其交往,建立起良好的關係。一旦與你建立了關係,他就會考慮:“替這個人找個機會造就人才吧。”如此一來,你的人生可能會大為改觀,甚至可能脫胎換骨,一步步走入名流社會。
8.網羅人才,收買人心
要想成就事業,就得有人才。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人的能力總是有限的,一個領導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即使是最偉大的領袖,也不是僅靠自己的力量取得成功的。所以,成功的人必須善於網羅人才,集賢能之智,假良才之力。
網羅人才,首先要善於發現人才,並善於發揮下屬的才能,借助別人的智慧、力量來成就自己的事業。楚漢相爭,實力強大的項羽敗了,實力弱小的劉邦卻勝了,原因就在於劉邦知道把手下的人才放在合適的位置。劉邦用人不問出身,不管什麼身份的人,隻要有才,他都敢用。他為了最大限度地使用人才,從敵對陣營中投降過來的人他都敢用。劉邦也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人才的長處。會帶兵的韓信,他敢放手給兵;善於謀略的張良,在他手下能運籌帷幄;會管賬的蕭何,他敢放手給錢。劉邦是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也是一個了解別人的人。他還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能夠信任人才,使用人才,充分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又暗中地加以防範和控製,進而把當時天下的人才都集結在自己的周圍,形成了一個優化組合,從而戰勝項羽,走向勝利。劉邦認為:這是他成功之道的根本所在。
人才到手後還要會拉人,否則有人才而不會用,那樣人才是呆不久的。
在企業管理中有個“南風”法則,也稱“溫暖”法則,源於法國作家拉封丹寫過的一則寓言: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冽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禦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因為覺得暖和,始而解開紐扣,繼而脫掉大衣,南風獲得了勝利。
這則寓言形象地說明了一個道理:溫暖勝於嚴寒。運用到管理實踐中,南風法則要求管理者要尊重和關心下屬,時刻以下屬為本,多點“人情味”,並多注意解決下屬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困難,使下屬真正感受到管理者給予的溫暖。這樣下屬出於感激就會更加努力積極地為企業工作,維護企業利益。
在使用南風法則上,日本企業的做法最引人關注。在諸多的日本公司中,鬆下公司的做法極富典型性。
與其他日本公司一樣,鬆下尊重職工,處處考慮職工利益,還給予職工工作的歡樂和精神上的安定感,與職工同甘共苦。1930年初,世界經濟不景氣,日本經濟大混亂,絕大多數廠家都裁員、降低工資、減產自保,百姓失業嚴重,生活毫無保障。鬆下公司也受到極大傷害,銷售額銳減,商品積壓如山,資金周轉不靈。這時有的管理人員提出要裁員,縮小業務規模。因病在家休養的鬆下幸之助卻沒有這樣做,而是毅然決定采取與其他廠家完全不同的做法:工人一個不減,生產實行半日製,工資按全天支付。與此同時,他要求全體員工利用閑暇時間去推銷庫存商品。鬆下公司的這一做法獲得了全體員工的一致擁護,大家千方百計地推銷商品,隻用了不到3個月時間就把積壓商品推銷一空,使鬆下公司順利地渡過了難關。在鬆下的經營史上,曾有幾次危機,但鬆下幸之助在困難中依然堅守信念、不忘民眾的經營思想,使公司的凝聚力和抵禦困難的能力大大增強,每次危機都在全體員工的奮力拚搏、共同努力下安全渡過,鬆下幸之助也贏得了員工們的一致稱頌。
我們常說:得人心者得天下!隻有真正俘獲了員工的心靈,員工才會為企業的發展死心塌地地工作。在企業管理中多點人情味,少些銅臭味,有助於培養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和忠誠度。有了這些,企業在競爭中就能無往而不勝。
9.買“感情”,愛員工
在這個商品社會中,物質的效果永遠大於精神的,利益已成為驅使別人幫助自己的重要動力。給別人一點甜頭,自己並沒有真正吃虧,往往還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回報。因為他人一旦接受你的好處,就會在感情上和你接近,以為你已把他的利益放在心上了,進而想方設法地報答你。
“士為知己者死”,這是中國的一句老話。很多企業家正是利用這一點,讓職工從心裏覺得老板和自己是知己,從而盡心盡力地為企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