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曉軍對於人脈的經營,是很費了一番苦心的。他總是隨身帶著一個很厚的筆記本,上麵不僅密密麻麻記著各個朋友的聯係方式,甚至哪些人過生日要祝賀一下,哪些人節日要發個問候短信,都安排得清清楚楚,應有的禮節一個都不少。正是人情和網絡的雙重優勢,成就了樊曉軍“山西代理之王”的地位。
人和萬事興,決定成功與否的龐大的資源往往就在身邊,那就是無數的人,關鍵就看你能不能集聚人氣,運用人情將這種“偉大資源”轉化為“為我所用”的力量。具體怎樣做才能經營好人情關係呢?以下幾點僅供參考:(1)自己保持低調,放低姿態吸納人;(2)包容萬物,寬厚之心吸引入;(3)將心比心,以真誠之心容納人;(4)經常聯係,溝通問候凝聚人;(5)不要勢利,平等對待贏得人。
7.交名流,借名望
心理學上有一種“趨勢”心理,就是結交、崇拜、依附有名望者的心理。這種心理絕大多數的人都有,隻是程度不同而已,反映了人希望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平等地與名人交往的心理。大部分人都有攀龍附鳳之心,都希望有個聲名顯赫的朋友、一個明星或者隨便什麼大人物。如果能躋身於他們的行列,自己也就沾上了榮耀,在別人跟裏也就身價大增了。所以當你一籌莫展時,適當地借助一下“名人”的名氣,或許可以讓你的問題迎刃而解。當你身邊實在沒有合適的說客幫忙時,也可以從名人中拉一位,借用一下他的地位和聲望,充當你與被求者溝通的媒介。
我們這裏所講的“名人”,是頻繁出現在媒體上的、曝光在大家麵前的、為大家眾所周知的人物。甚至你周圍、身邊圈子裏的小有名氣的人都可以算作是“名人”。借助“名人”效應,最主要的就是這個“名”。隻要牢牢抓住“名”,巧妙地加以利用,對你事業和人生都會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
一位著名企業家就是通過“多年修得同船渡”的方法結識了許多社會名流,他的經驗是:“每次出差時,我都選擇飛機的頭等艙。一個封閉的空間,不會有其他雜事或電話幹擾,可以好好地聊上一陣。而且搭乘頭等艙的都是一流人士,隻要你願意,大可主動積極地去認識他們。我通常都會主動地問對方:‘可以跟您聊天嗎?’由於在飛機上確實也沒事可做,所以對方通常都不會拒絕。因此,我在飛機上認識了不少頂尖人物。”
一個著名公關專家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要發展事業,人際關係不容忽視。在人際關係上多費點心思,你的人際關係便能由點至麵,進而發展成‘巨樹’。有了‘巨樹’你才能在巨樹的陰涼下休息,坐享利益。”
懷特是美國印第安納州小鄉鎮上鐵道電信事務所的新雇員,16歲時就決心要獨樹一幟。27歲時,他當了管理所所長。後來,先是成為西部合同電信公司總裁,接著成為俄亥俄州鐵路局局長。當他的兒子上學時,他給其的忠告是:“在學校要和一流人物結交,有能力的人不管做什麼都會成功……”
你也許會覺得這句話太庸俗。但請別誤會,把有能力的人作為自己的榜樣並不可恥。朋友與書籍一樣,好的朋友不僅是良伴,也是老師。
有位阿拉伯人名叫艾布杜,本來窮困潦倒、身無分文,就是使用了這種手段廣求於天下,不但求來許多名人做朋友,還為自己求來了百萬家財。艾布杜的簽名簿裏貼有許多世界名人的照片,再模仿名人的親筆字簽寫在照片底下。他就帶著這幾本簽名簿浪跡天下,登門造訪了許多工商巨子和好名的富翁。
“我是因仰慕您而千裏迢迢從阿拉伯前來拜訪您的,請您貼一張照片在這本《世界名人錄》上,再請您簽上大名,我們會加上簡介,等它出版後,我會立即寄贈一冊……”
被他拜訪的富豪一看到其中的照片和簽名都是當代世界的名人時,會有什麼反應呢?人都是好名的,尤其是有錢人更愛虛名。因此,多數的人都心甘情願地簽下大名,並提供照片。加上這些人有的是錢,又喜歡擺闊,一想到能跟世界名人排名在一起,便感到無限風光。這樣一來,他們就會毫不吝惜付給艾布杜一筆為數可觀的金錢。
每本簽名簿的出版成本不過是一兩美元。而富人所給的報酬,卻往往超過上千元美金。艾布杜花了整整6年的時間,旅行了96個國家,提供給他照片與簽名的已達到2萬多人。給他酬勞最多的是2萬美元,最少的也有50美元,總計收入大約500萬美元。
這個故事中的阿拉伯人正是巧妙地利用了“名人”效應,借助“名人”實現了自己的目的。對於一般人來說,那些所謂的“名人”更顯得有聲望,是具有特殊地位的群體。“名人”的一言一行都頗具影響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為大眾所效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