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客:“好的,拿來我看看。”
當顧客對產品複雜的功能提出異議的時候,要了解顧客的真正需求,不要一味推薦讓顧客覺得尷尬,也不要言語刻薄讓顧客覺得沒有麵子。對顧客來說並不是功能越多越好,隻有推薦給顧客合適的才是最好的,才能促進交易的成功。
113.我是買來送人的,不合適怎麼辦
顧客購買商品不一定都是給自己用的,送人也是很重要的用途。挑選的時候顧客基本是從自己的角度來看,所以挑選的款式、顏色、大小型號等也許不符合受禮者的要求,這個時候顧客難免會產生擔憂和顧慮。如果不能妥善地處理,就損失了一個交易的機會。
孟小姐想要送朋友一件外套,挑來挑去一直拿不準主意。
員工:“您想要什麼尺碼的?”
孟小姐:“我也不太確定,我是想送給朋友的。她跟我差不多高,比我胖一點要穿什麼號碼?”
員工:“這個我也不知道,您還是問問您朋友吧,省的不合適。提醒您一下,我們售出的商品都是不退不換的。”
孟小姐一聽就轉身到別的櫃台挑選去了。
本來顧客隻是猶豫尺碼,已經產生了購買意願了。但是員工的態度生硬,打消了顧客的購買意願,引發了消極聯想,如果買了不合適朋友穿不了又不能換就浪費了。優秀員工要做的就是真誠的應對,打消顧客的疑慮,推進交易的進行。
即使是對於尺碼確定了,顏色款式等問題也不能完全代表受禮者的想法。所以員工要消除顧客的擔憂,首先要仔細詢問受禮者的具體情況,應用專業知識協助顧客的挑選,也可以找相似的人來幫助試穿。其次可以告知顧客隻要保證商品的完好,可以提供退換服務的。
1.承諾退換
員工:“您好,有什麼可以幫助的地方麼?”
顧客:“這個錢包我想買來送給男朋友,可是怕他不喜歡。”
員工:“這樣啊,您放心,隻要保留好購物小票,商品完整無缺,在一周內都是可以換的。我們店裏有這麼多款式,相信肯定有您男朋友喜歡的類型。”
顧客:“好的,那先給我拿這個好了。”
2.詳細了解收禮人的情況,幫助顧客做專業決定
如果顧客怕挑選的尺碼不合適,員工應該詢問顧客的具體情況,比如性別、年齡、身高、體型等,運用專業知識幫助顧客做出合適的選擇。
員工:“有什麼能夠幫您的嗎?”
顧客:“我想買件襯衫送人,不知道哪個尺碼合適。”
員工:“請問您要送給什麼人?體型是怎麼樣的?我好幫您挑選合適的。”
顧客:“是想送給我爸爸的,50歲左右,身高175厘米,體型偏瘦。”
員工:“這款的版型比較寬鬆,如果偏瘦的話我建議您拿170的。不過我沒見過他本人也不敢太確定。建議您留好小票,不要損壞包裝和標簽,如果您爸爸穿了不合適的話,一周內都可以拿來換。”
顧客:“好的。”
3.找體型相似的人代為試穿
有的時候顧客不方便退換,這樣的情況下員工可以鼓勵顧客找體型相似的人代為試穿,盡量選擇合適的號碼,降低顧客退換的可能,打消顧客的疑慮。
員工:“有什麼能幫您的嗎?”
顧客:“我想買來送給我媽媽,要是不合適怎麼辦?”
員工:“這您不用擔心,隻要您保留好購物小票,不損壞包裝標簽,一周之內都可以退換。”
顧客:“可是我是來出差的,不方便退換。”
員工:“這樣啊,那您看看我們店的員工有沒有跟您媽媽身材差不多的,讓她幫您試穿一下,您就知道合不合適了。”
顧客:“恩。”
挑來挑去都找不到喜歡的114.
在銷售過程中常常會遇見這樣的情況,顧客也有購買的意願,可是在環顧了整個店鋪後覺得始終挑不到喜歡的款式。麵對這樣的情況,店鋪員工應該尋找適當的切入點,為顧客推薦合適的款式,而不應因為顧客指出了問題就冷嘲熱諷,引起顧客不滿。
員工A:“怎麼可能,我們有這麼多款式。”
員工B:“我們的商品一向很暢銷,已經賣了好多了。”
員工C:“怎麼沒有,我看是您太挑剔了。”
員工A的說法是在質疑顧客的眼光,認為顧客不識貨。員工B的說法相當於承認了顧客的判斷,現在沒有什麼款式可以選了,員工暗示或暗中承認商品沒有什麼可選擇的範圍是非常消極的做法,這樣一來顧客也會跟著失去購買信心。而且不僅是對某個款式的商品,對整個品牌都會降低信心,這對接下來的推介非常不利。員工C的說法是極不專業的表現,容易引起和顧客的爭吵。
很多時候顧客對商品的反對並不代表他真的不需要這樣的商品。當顧客挑不到合適的商品時,店鋪員工作不能隻是機械性地認為顧客什麼都不需要了,要先從顧客的言語中收集信息,破解顧客內心的真實需求,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了解了顧客內心的真實想法後,員工還應做到對顧客需求的理解完全、清楚和證實。
完全是指員工要對顧客的需求有全麵的理解。顧客都有哪些需求?這些需求中對顧客最重要的是什麼?它們的優先順序是什麼?
清楚是指要知道顧客的具體需求是什麼,顧客為什麼會有這些需求。很多員工都知道顧客的需求,如顧客說:“我準備要小一點的電冰箱。”這是一個具體的需求,但他們對顧客為什麼要小一點的電冰箱卻並不知道。“清楚”也就是讓銷售人員找到顧客需求產生的原因,而這個原因其實也是需求背後的需求,是真正驅動顧客采取措施的動因。找到了這個動因,對員工去引導顧客下定決心做決策會很有幫助。
證實是員工所理解的顧客的需求是經過顧客認可的,而不是自己猜測的。
不要害怕顧客抱怨沒有喜歡的款式,也不要覺得這樣就沒有成交的希望了。顧客對商品不滿意時,員工隻有深入思考、破解顧客的深層想法,才能把商品賣出去。
當顧客說“挑來挑去都沒有喜歡的款式”時候,員工首先要迎合尊重顧客的說法,不要覺得顧客是在故意找麻煩。起碼顧客已經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這時可以通過引導和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其他看法,尋找突破口從而了解顧客的真實需求,然後再順利向顧客推薦具體的款式。
1.鼓勵顧客試用
試用是成交的第一步,員工應該鼓勵顧客親自嚐試,推進成交。
員工:“您好,您想要什麼款式的呢?”
顧客:“挑來挑去都找不到我喜歡的款式。”
員工:“感謝您說出了真實的想法。我們的店鋪比較小,所以商品擺放的有點擁擠,很多顧客也都會像您一樣。但是試穿之後才能看出效果來。我們的商品都有獨特的設計,這樣平麵展示您可能看不清楚。不如我拿幾件給你試試就知道了。”
顧客:“好的。”
2.推薦具體商品
員工:“您想要什麼款式的手機呢?”
顧客:“挑了半天也沒有我喜歡的款式。”
員工:“我們的手機數量很多,可能一下子看不過來。但是每一款手機都有獨特的設計,可以說款款都是精品。您是覺得我們的手機款式不符合您的口味,還是很難找到具體的款式來呢?”
顧客:“其實整個看過去好像還可以,但就是挑不出一個具體喜歡的款式。”
員工:“我在這家店工作了一年了,可以說所有的款式都非常了解。您看這樣好不好,我們有幾個新款特別可愛,很適合您這樣的年輕人,您要不要試看看?”
顧客:“那好吧。”
顧客找不到合適的款式不代表顧客就不想購買,需找顧客的真實需求,找到突破口才能促成交易。
115.你們的產品設計不夠美觀
一百個顧客就有一百種眼光,一些產品可能在商家看來已經設計的盡善盡美了,可是顧客還是不滿意。認為產品的設計不夠美觀,麵對這樣的情況,員工要怎樣應對?
顧客:“這個產品設計不夠美觀。”
員工A:“這個款式是我們的主打款,是最好看的款式,怎麼可能難看。”
員工B:“這是今年最流行的款式。”
員工C:“還是第一次有人這麼說,我們的顧客都很喜歡這個款式呢。”
員工A在簡單否定顧客的說法,而且質疑顧客的眼光,對話就被引導到了不利的一麵,交易就無法進行。員工B的回答言下之意是顧客不懂流行,沒有眼光,會引起顧客的反感。員工C的回答認為顧客的意見是錯誤的,會讓顧客感覺不舒服。
對於美的定義顧客有不同的意見是正常的,有人喜歡就一定有人不喜歡,不能要求所有顧客都認同你的產品是美觀的。如果顧客質疑產品的設計而員工不能妥善地回答,隻是跟顧客唱反調較真,顧客會對產品更加不滿意。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真誠地詢問顧客的意見,然後可以有針對性地做出解釋說明。有的顧客認為產品設計不美觀隻是因為不符合以前的購買習慣,員工可以通過建議顧客偶爾嚐試不同風格來改變顧客對產品的想法。
1.根據顧客真實的意見做出針對性的解釋
在顧客質疑產品設計的時候,不要諷刺挖苦顧客,要尊重顧客不同的聲音,以請教的口吻真誠詢問顧客的意見是什麼。然後有針對性地做出合理的解釋說明。
員工:“小姐,您覺得我們的產品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