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管理麵前人人平等,管人理事一碗水要端平(1 / 3)

收起領導的“優越感”

領導對員工的要求不要無動於衷,要及時回應,無動於衷就是傲慢。

當領導希望員工對自己說的話有所反應時,應先對員工的話有反應。如當員工說了一個笑話時,不管這個笑話是否有笑點,領導都應該盡量很真誠地報以一笑,這才是合適的反應。

領導對員工的行為要有所反應,就必須做到以下三點。

1.合乎時宜

對員工的行為作出反應要相機行事。如果員工剛剛受到挫折,領導可以通過讚美來激勵其鬥誌。但是如果員工取得了一些成就,已經被讚美聲包圍並對讚美產生抵觸情緒,再加以讚美就容易使員工驕傲,有可能以後很難取得大的成就。

2.雪中送炭

在我們的生活中,受挫折的時候多。人們往往把最真誠的讚美給予那些功成名就的成功者,然而這種成功者畢竟是少數,大多數人可能常遭受挫折。領導需要麵對的人,很大程度上都是這類人。因此,領導對員工的反應很可能對於這些受挫之人是雪中送炭。

領導適時地對員工作出反應,往往能夠讓員工把領導當做知心朋友來對待。當然對於領導來說,不要心裏存有任何愧疚,隻要領導的反應是出於真心誠意的,這種方法就是可行的。

3.謙虛做事

領導在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千萬不要存在太強的優越感。領導必須謙虛地做事情,即使自己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要牢牢記住:沒有這些員工,這些成就根本無法取得。因此領導不應該有優越於員工的表現。

用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與員工交談會讓領導很快陷入不利的境地,進而失去繼續交流的機會。領導並不比員工優越,在整個管理過程中,領導必須和員工形成良好的關係才能將管理工作做好。

有些領導認為自己的能力十分突出,員工的能力簡直可以忽略,於是在管理的過程中,滔滔不絕地發表意見,不斷地和員工爭辯甚至反駁員工的意見等。這些都是認為自己有優越感的表現。殊不知真正決定管理有效與否的不是領導的優越感,而是員工的配合。優越感太強的領導很難得到員工的認同。

優越感太強的領導往往較虛偽,他們會製造出種種成績來維護自己的優越感,以便將這種“比別人優越”的感覺永遠保持下去。殊不知在這種感覺麵前,他已經失去了員工的信任。

管理應堅持平等的原則

某些領導不屑於與員工平起平坐,把等級觀念看得很重,認為決策權是自己地位的象征,不想與員工共同決策,這種管理思想早就過時了。

也有的領導認為自己了解的情況比員工全麵,自己的能力、水平也比員工強,員工提不出比自己更高明的計策來。這是許多領導都存在的共同誤區。應該承認,這些人成為領導,絕大部分的確是因為有過人的才幹,但往往正是這些能力強的領導,自恃才高,不願聽員工看似愚蠢的意見,獨斷專行。

其實,領導的想法再高明,員工不接受,那也是一相情願。領導要想辦法使自己的決策變成員工的想法。能誘導員工提出其想要的意見,這樣的領導才是最高明的。

當然,參與決策的人越多,機密被泄露的可能性也越大。而且,參與的人越多,所花費的時間也越長,決策的執行也可能因此而受到延誤。

盡管有這些不利因素,但如果領導要得到部下全力以赴的支持,就必須盡可能地讓員工共同參與行動,而且愈充分愈好。

一旦在相同的目的之下,領導與員工就能充分發揮相輔相成的作用和機能:急躁的領導配以穩重的員工,膽大的領導配以心細的員工……任何成就的造就都會變得容易、迅速得多。

有一次,美國玫琳凱公司競爭對手公司的助理副總裁向玫琳凱·艾施女士求職。他很傷心地對她說:“我已經無路可走了,我們公司已經無法再繼續發展,再待下去我實在也沒有前途可言。”

他們談了一會兒之後,玫琳凱·艾施女士發現了他抱怨該公司的真正理由。那家公司正在修訂行銷策略,而這位助理副總裁沒有被列入策略修改委員會的一員,而正如他所說的,凡是這個委員會的成員都被視為“高級幹部”。因此,他對該委員會提出的任何改革政策都極力反對。所以,玫琳凱·艾施女士不得不下這個結論:假如他也成為委員會的一員,他就會采取支持的態度。他是一位聰明的年輕人,如果能參與這項工作,一定能對該公司有所貢獻;相反,正因為他無法參與,他的反對態度甚至促使他辭職而去。歸結來說,就是一個優秀的工作人員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

每個人都有自我意識,身為領導,當你在作有關員工的人事決定和其他決策時,都必須慎重考慮。最起碼,盡量保持一個平等的態度。

對待員工做到一視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