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是個退伍軍人,3年前經朋友介紹來到一家工廠做倉庫保管員。保管員的工作雖然不繁重,無非就是按時關燈、關好門窗、檢驗貨品、防火防盜等,但老王卻做得非常認真。他不僅每天做好來往的工作人員提貨日誌,將貨物有條不紊的碼放整齊,還從不間斷地對倉庫的各個角落進行清掃整理。3年下來,倉庫在他的管理下安然無事,而且提貨的工作人員每次來提貨都會在最短的時間提到貨物。
這一切被工廠廠長看在了眼裏,在工廠建廠20年慶功會上,廠長給老王按老員工的級別頒發獎金5 000元,並有進一步重用的意思。好多在廠工作幾十年的老職工不理解,老王才來廠3年,憑什麼拿到這些獎金?
廠長看出了大家的不滿,說道:“你們知道我這3年中檢查過幾次咱們廠的倉庫嗎?一次也沒有!這不是說我工作沒做到,而是我一直都了解咱們廠的倉庫保管情況。作為一名普通的倉庫保管員,老王能夠做到3年如一日地不出差錯,而且積極配合其他部門人員的工作,忠於職守,比起一些老職工來說,老王真正做到了愛廠如家。我覺得這個獎勵他當之無愧!”
而正是這些體現員工責任心的細小之事,關係著企業的信譽、信用、效益、發展,甚至生存。
領導如何調動員工的積極性,讓員工為自己的分擔工作呢?
(1)告訴員工他應承擔的職責。大多數的領導隻喜歡向員工明確工作內容,而不明確工作職責。當一個員工隻明確工作內容,他會認為自己僅僅是一個執行者,沒有什麼成就感;而通過溝通和促動讓他能為自己的工作職責努力,那麼他會認識到自己工作的價值,進而能從工作價值中獲得激勵。
(2)有可能的時候就讓員工對其工作寫出書麵報告。書麵報告能幫助員工理清其工作狀態,能凸現問題,也能讓他找到自己改善的方向,再加上領導的促動,工作就比較容易開展。另外,每個人在寫自己工作報告的時候,也是了解自己價值的時候。
(3)讓員工參與到一些重要的討論中來。這種做法能激勵他們,並且表明你很在乎他們的想法,當然這些時候他們也可能會提出好的主意。相反,一意孤行的領導會讓員工在工作中變得消極、應付。所以,當員工積極性不高的時候,極可能是與領導存在某種溝通上的障礙。通過討論消除障礙,提高員工積極性,不失為一種雙贏的做法。
(4)當你跟員工交流時,不要隻是告訴他們怎麼做,而應該用你的說服力使他們主動做你需要他們做的事。
(5)對員工的工作做出反饋。領導及時的評價,無論是認可、表揚,還是警醒、批評,都能對員工形成有效的促動,讓員工認清自我,增強工作的積極性。
領導如何做到無為而治
老子的“無為而治”是一門高深的政治哲學,自古以來一直被第一流的領導奉為做人做事的圭皋。
綜觀中國曆史,不少出色的政治家都喜歡以“無為而治”來整治國家,以無為而為,由無為達到有為。
麵對一片原始森林,如果我們不去理睬,它自己就能欣欣向榮,但是,經過人們插手之後,往往是草盛木稀,遭到滅頂之災,古代老子所提倡的“無為”管理之道,便是要建立這種“順應自然”的思想觀念。
任何事物都有其自然的規律,與其用強迫手段逆規律而行,不如利用規律,使之轉化成為我們能夠利用的資源。就像水遇熱變成蒸汽,這是無法改變的,然而我們卻可以利用這一個規律來生產暖氣,做人做事的道理也是如此。
老子的“無為”,可以以三個方麵來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