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領導應認真把握這11條,這將有助於企業在危機發生之前及時辨識危機。
企業危機管理
2004年7月11日,央視經濟新聞欄目播發了一則消息:
美國杜邦公司在生產特富龍不粘鍋的過程中使用的一種名叫“全氟辛酸銨”的催化劑可能存在對環境的汙染。美國環保署要求杜邦公司應該履行相關的行政程序進行問題報告,否則可能會麵臨環保署高達3億美元的罰款。擁有200多年曆史的老牌世界級化工巨頭怎麼也沒有想到,就在其對華的生意節節攀升之際,一場危機就此拉開了序幕。
雖然2004年10月13日中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宣布:通過對占市場上份額90%的18個品牌、28個品種不粘鍋產品的檢測,市場上銷售的主要使用特富龍塗料的不粘鍋產品中,均未檢出全氟辛酸胺及其鹽類殘留,使長達百天的不粘鍋“疑案”終有定論,同時也給了中國老百姓一個圓滿的答案。
但當時在中國,這件事卻被演繹成了不粘鍋行業的一場“滑鐵盧”,大家都認為不粘鍋安全性差,其中不乏部分媒體的失實報道。而在這樣重大危機麵前,杜邦公司所表現出的是一家具有200多年曆史的跨國企業的危機公關智慧和行動。“特富龍”事件在中國市場引起極大的反響後,杜邦公司通過各種形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全國各地的主流新聞媒體進行了一係列及時的危機公關活動。
杜邦公司整個中國媒體危機處理的過程,充分體現出其應對危機的豐富智慧、良好素質、有序管理和果斷行動,特別是在和媒體的溝通過程中,杜邦公司井然有序、層層遞進。首先是杜邦公司中國常務副總經理在新浪網絡聊天室的對話,利用網絡媒體迅速傳遞了杜邦的反駁聲音,其次是給許多記者傳真正式聲明,最後是舉辦聲勢浩大的媒體見麵會。媒體公關的區域也從香港到上海,再到北京,形成了一個覆蓋全中國的媒體危機公關信息發布網,以強勢的姿態證明了自己的“清白”。
其危機解決方案,有序而到位;其危機公關行動,及時而主動;其態度,堅決而誠懇;其方法,有效而有力,充分整合新聞媒體資源,進行說服教育。
下麵是解決危機常用的有針對性的方法。
1.權威公斷法
邀請或協助公正性、權威性機構幫助解決危機,經常是企業控製危機事態發展、轉危為安的關鍵所在。不少危機事件平息,很大程度上都是成功運用權威公斷的結果。
2.將事就事法
對剛剛發生的危機,事態在尚未擴大時,可有針對性地作處理,以免事態進一步嚴重。
3.公益法
在將事就事解決問題的同時,公益活動也可以轉變公眾對企業的看法,或是轉移公眾的注意力。
4.現身說法
現身說法可以消除消費者對產品的誤解,重塑消費者信心。
5.轉移視線法
這種方式在小範圍發生危機並且容易解決的情況下才可行,而且在運用時要作最壞的打算,準備以其他方式加以處理。否則,一旦處理不好,引發更大危機時會難以控製。
在處理每一個案例時並不限於一種方法,可能同時用到,在應用過程中關鍵是要適用。
主動出擊,變危機為機遇
“危機”是大多數企業管理者所不願意見到的,但是任何一個企業都不可能一直處在太平盛世中,一旦危機來臨,管理者要善於居危思進,變危機為良機。
所謂“居危”,就是要看到市場競爭的激烈性和殘酷性,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和危機感,要識危機、知危機;所謂“思進”,就是要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經營膽略,要主動出擊,想方設法變危機為良機,變危機為商機。
具體來講,一是要有與時俱進的意識。要牢固樹立與時俱進的營銷觀、發展觀、管理觀、改革觀,創新思維,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工藝,創新工作方法,調整工作重點,開創新的局麵。二是要有知難而進的勇氣。企業上下一定要發揚敢於吃苦、敢於拚搏和敢於勝利的精神,做好應對和克服各種困難的思想準備,做到越是困難越向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以積極的主人翁姿態主動為企業分憂解難、獻計獻策,把蘊藏的智慧和創造力在生產經營中充分發揮出來。三是要有居危思進的運籌。當前企業麵臨生存的危機,何去何從,主動權把握在企業自己手中,最主要的是如何麵對挑戰,變壓力為動力,化危機為生機。四是要有攜手奮進的精神。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講團結,講協作,隻要同心同德、眾誌成城,就沒有邁不過的坎,闖不過的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