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高瞻遠矚操控全局,管理的心境決定管理的境界(1)(3 / 3)

1984年,海爾公司的年銷售收入隻有348萬元,資不抵債,負債147萬元。海爾公司硬是從幾百個人的街道小工廠開始,發展到了現在年營業額達上千億元的規模。海爾公司的成功見證了中國品牌的成長曆程。

“海爾公司在不到20多年的時間裏,能夠比較健康、快速的發展,離不開那個明確的目標。“世界名牌就是我們的目標。”海爾公司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如是說。

回顧海爾公司的品牌發展曆程,從1984年到1991年是其第一階段。海爾公司當時的主打產品是冰箱,海爾公司希望通過冰箱這個載體,不僅做冰箱,而是做“海爾”這個品牌,在這個環節中,海爾公司緊緊抓住質量與服務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第二個階段從1992年到1998年,是海爾公司多元化戰略階段,主要走的是兼並重組的道路,海爾公司先後以“吃休克魚”為理論根據,兼並了18家虧損企業,給用戶提供一係列家電完整的解決方案。

而這之後至今的第三階段,海爾公司全麵進入國際化戰略階段。海爾公司希望將自己的競爭力、整合資源的能力擴展到全球各地,從企業的國際化轉變成為一個國際化的企業。

海爾公司創立國際品牌之路,總的原則是先有市場,後有工廠;先播種,再紮根,方能開花結果。海爾公司在海外市場大多先以縫隙產品進入,在取得當地大連鎖的認可後,就可以得到很多訂單,通過訂單可以實現製作、銷售、設計三位一體,從而從單純產品輸出過渡到品牌輸出。經過努力,海爾公司終於走上了國際舞台。

發展一批跨國大企業、大集團,打造一批世界級的品牌,是這個時代的需要,是振興民族經濟的需要,也是增強核心競爭力、國際競爭力的迫切要求。海爾公司的實踐證明:創造世界品牌並非遙不可及,隻要不怕困難、堅持開拓、不斷創新,就一定會實現創造世界名牌的目標。

曾有人做過一個實驗:讓三組人分別沿著10千米以外的三個村子步行。

第一組的人不知道村莊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遠,隻告訴他們跟著向導走就是。剛走了兩三千米就有人叫苦,走了一半時有人幾乎憤怒了。他們抱怨為什麼要走這麼遠,何時才能走到,有人甚至坐在路邊不願動了。越往後走他們的情緒越低。

第二組的人知道村莊的名字和路段,但路邊沒有裏程碑,他們隻能憑經驗估計行程時間和距離。走到一半的時候,大多數人就想知道他們已經走了多遠,比較有經驗的人說:“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於是,大家又簇擁著向前走。當走到全程的3/4時,大家情緒低落,覺得疲憊不堪,而路程似乎還很長。當有人說:“快到了!”大家又振作起來加快了步伐。

第三組的人不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上每1千米就有一塊裏程碑,人們邊走邊看裏程碑,每縮短1千米距離大家便有一小陣的快樂。在整個行程中,他們用歌聲和笑聲來消除疲勞,情緒一直很高漲。所以,這一組人很快就到達了目的地。

同理,企業在確定企業發展的目標時,也要汲取上麵實驗的教訓。同時,在製定企業發展目標的時候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目標製定要變“自上而下”為“自下而上”。傳統的目標管理一般都采用先總後分的形式,這樣很容易造成強製性目標的現象,忽略了下屬部門及員工的感受。如果采用自下而上的形式,先讓下屬部門根據實際情況製定出目標,然後層層上報,最終製定出總的目標,這樣不僅能提高員工的參與意識,而且能使企業總目標得到支撐。當然,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這種方式也有它的缺點,比如有的員工因對目標的實現缺乏把握,就有意降低目標。對這種現象,作為其上一級主管要進行糾正並作認真分析,從而使目標趨於合理。

(2)適度目標要從過往經驗中尋找。企業製定的目標怎樣才是適度的?它有兩種參照標準:一種是本企業近幾年的增長率;另一種是同行業的增長率。參照這兩種標準,然後再結合企業內外部實際情況加以綜合考慮,製定出適度目標並不太難。

(3)對資源作認真評估。任何目標都是在對資源進行認真分析的基礎上製定出來的。比如說,對一個產品市場,老市場與新市場就有所不同,不同的區域市場也有差別。那麼,在製定目標時就不能用同一個標準。否則,目標就不是適度的。

(4)要注意目標的協調性。企業製定的目標往往是一組目標,這些目標必須相輔相成、協調一致。比如,某個企業製定了一個目標,既要提高銷售額,又要降低成本、增加利潤,這就比較困難。因為提高銷售額勢必導致公關、廣告、人員促銷等相關成本增加,利潤也會相應減少。所以,適度目標必須是協調目標,不然就會導致部門衝突和矛盾,最終會影響員工工作的積極性。

高瞻遠矚,製訂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