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鐵腕治人揮起殺威棒,震懾人心是管住人的手段(1)(2 / 2)

雖然你隻能對自己的下屬批評,但有時你也會遇到必須批評其他單位員工的情況。這不僅越權而且有悖企業的準則,然而相信亦有例外的情形。

例如,某家服裝公司的銷售部主任,平時即對采購部科長的應付態度太過懶散頗為不滿,但由於對方的身份是科長,因此無法當麵予以指責。雖然這位主任曾經與自己的上司——銷售部科長討論過,然而由於上司是位好好先生,因此無法從上司那裏得到任何解決的方案。就在思索如何利用機會與對方直接談判時,分發部的某位員工因未遵守繳交期限而發生問題。銷售部主任便借機大聲批評那位犯錯的員工。他特意在采購部科長麵前批評。此時采購部科長並未表示任何意見,然而弊端在不久之後便改善了。

此項技巧采取的就是遊擊戰術,若對下屬采取正麵攻擊時比較麻煩,但是若你本身有理,就不會覺得那麼可怕。遇到形式上的反攻時,隻需稍微轉身便可反擊。對於無法與其正麵爭吵的人,若企圖使其認同你的主張,則上述的方法不失為一則妙方。

上司借由批評下屬的行為,亦能轉換為本身的警惕。你在批評下屬“不準遲到”時,自己也絕不可遲到。當你批評因喝醉酒而誤事的下屬時,自己也不可有喝醉酒的情形發生。對下屬的批評,最終受益最多的人或許是自己。因此,你更不應該錯失良機。必須謹慎地選擇批評的機會。

總之,不能嬌縱下屬。

例如,某上司必須批評下屬陳某。然而上司實在無法拉下臉來、當麵批評,便想盡方法使陳某反省、改過。他做每件事都刻意妨礙到陳某的工作,他認為經由此,陳某的行為應該便會改善。事實上,這位上司的做法毫無意義,無論對其本身或陳某來說,這都隻是不愉快的經曆而已。

該扮紅臉時不妨扮紅臉,該扮白臉的時候也不妨扮扮白臉,讓下屬看看你的不可觸犯的一麵。

掌握批評下屬的技巧

麵對下屬,必須堅守原則,該批評就批評,絕不姑息縱容!

批評的方式有多種:有像下大雨似地怒罵對方,也有像下梅雨般很有耐心地批評對方。批評的形式也各有特色,也因各人性格而有所差異。很多人主張批評時要冷靜,千萬不可意氣用事,但是能夠達到此種境界的人並不多。上司因為生氣、發怒才會批評下屬,若下屬反省自己的失敗,即不需責怪他;反之,若下屬毫無反省之意時,才需要責罵。

事實並非這樣,若你批評未達成任務的下屬,他必不會重蹈覆轍。有時下屬會覺得將被批評,但是此時你卻未予以批評,隻是溫和地叮囑他,則你的下屬會深覺“失望”,覺得上司的反應令人不愉快,事後心裏還留下疙瘩,反而覺得領導管理方式更討厭。若被上司痛罵一頓,一切也就過去了。因此,遇到該批評時,你最好順應下屬的“期待”。

如果你突然對一位並不認為自己失敗的下屬大聲批評,恐怕會令對方一頭霧水。如果下屬不明白自己為什麼被批評,則此行為便毫無意義。如不能對下屬說明批評的原因,隻會令他垂頭喪氣。因此,對於不明了失敗原因的人必須耐心地指導。

很多主管並不擅長批評下屬,他們頗為在意的反倒是下屬的情緒。他們認為毫不留情地批評下屬是不好的,若批評無法使對方完全理解,那批評就毫無意義。如你一邊批評,一邊在意下屬的反應,隻會被下屬看輕。此即所謂的“虛假的批評遊戲”,當然不算是批評。有位科長向主管報告:“我已經訓斥過他了,他本人也在反省。”而那位被批評的下屬卻對他人說:“我給科長麵子,傾聽他的埋怨。他好高興啊!”

有人認為:在大聲且一氣嗬成地批評下屬後,要像狂風過後的萬裏晴空一樣,不可拖泥帶水。然而這種方式卻也容易失去批評的意義。原因在於被批評的人剛開始通常“聽”得進去,但往往不消5分鍾,他就會表現出不在乎的態度,剛剛才被責怪的事早就忘得一幹二淨了。由於下屬本身並不感到愧疚,因此同樣的錯誤很可能重複出現。對待這種下屬,必須采取緊迫盯人的方法。即使批評他“聽好!不能再失敗了”、“你應該為那些收拾善後的人想想看”、“你應當好好地反省反省”這類令人感到厭煩的話亦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