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找對人做對事,求賢若渴網羅天下英才俊傑(3)(1 / 2)

在現實中,委之政事來察其真才實學為多數領導所青睞。這裏有一個典型的例子:

一次招聘會上,一位應聘者自己有足夠的“硬件”,更重要的是還做過學生會幹部,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和管理能力,直說得天花亂墜,把該用來形容自己優點的詞幾乎都用上了。他以為這是外資企業,老板一定會喜歡這種大膽且敢於自我推銷的下屬,但招聘的老板並沒有被他的話所迷倒,先是把他派到一個小車間管理生產,試用期3個月。結果試用期滿,這位應聘者把那個車間弄得一塌糊塗,不得不灰溜溜地逃之夭夭。

這位外資企業的老板是聰明的,他知道現實中許多人喜好說大話,吹捧自己,但一到實幹的時候就露餡了,因此他就安排一個棋局讓這個應聘者去走一遭,能與不能自然就反映出來了。

真金不怕火煉,真才不怕檢驗。如果是人才,在領導委以重任時,發揮自己的才幹,從而為人所識;而在領導方麵通過讓下屬辦事,從而知曉下屬才能的大小,進而判斷該給予的任務。委以責任,既是領導識人藝術的體現,也是領導識人、用人的關鍵。要不為市場上種種的人才所蒙蔽,領導何不試試“委以責任”這把“殺手鐧”。

借鑒海爾集團的人力資源模式

海爾集團的員工人數從成立時的800人增加到後來的5萬人,為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課題,如何調動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成為關係到海爾集團發展前景的重要問題。海爾集團在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結合企業的實際,總結出了一整套人力資源管理製度和措施,為企業的發展注入了無窮的活力。

海爾集團主要通過以下三種方式來選拔人才。

1.外部引才

為豐富企業的人力儲備,適時補充新鮮血液,海爾集團每年都會根據人力資源中心下達的人力資源規劃,從全國各名牌高校的畢業生中挑選部分優秀分子,加入海爾集團。海爾集團新員工招聘錄用通常會采用以下原則:

(1)因事擇人,知事識人。因事擇人,指招聘員工通常是根據工作的需要來進行,嚴格按照人力資源規劃的供需計劃來吸納每一名員工,謹防產生“帕金森現象”,造成人員配備上的誤區;知事識人,是要求人力資源中心人員對每一個工作崗位的責任、義務和要求非常明確,學會對人才的鑒別,掌握人才測試、鑒別、選拔的方法,懂得量才所用。

(2)任人唯賢,知人善用。任人唯賢,強調用人要遵守“三公”原則,以事業為重,做到大賢大用,小賢小用,不賢不用;知人善用,是指能及時發現人才,使用得當,“你有多大本事,就給你搭多大舞台”。

(3)嚴愛相濟,指導幫助。海爾集團新員工在試用期間,管理者對其進行必要的考核。考核通常從幾個方麵進行:能力及能力的提高、工作成績、行為模式及行為模式改進等;對員工在生活上給予更多的關懷,盡可能地幫助員工解決後顧之憂,在工作上要指導幫助員工取得進步,用情感吸引他們留在組織中;同時,從製度上保證員工享受應有的權利。

2.內部選才

除了企業“新鮮血液”的必要補充,海爾集團的“求才”主要是通過內部招聘來獲得的。海爾集團之所以選擇這種以內部選才為主的人力資源管理辦法,是基於對現代管理理論的正確理解。實際上,絕大多數成功的企業均采取的是內部招聘的人才選拔形式。據統計,20世紀中葉,美國企業有一半以上的管理職位由內部人員填補;而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後,這一比率已經上升到了90%。

在人力資源管理製度上,海爾集團有很多創舉:大學生不受專業限製,可以在全廠範圍內自由擇崗;員工可以直接與幹部競爭上崗;幹部可以不受部門約束自由選擇想去的地方;為集團各部門人選統一製定標準,考試上崗……一係列公正合理的競爭製度,給了每個人平等的競爭舞台,增強了員工的工作熱情,從而真正保證了用人製度的合理、高效實施。

在內部選才過程中,海爾集團的升遷機製設定是根據強化理論進行的。“發展才是硬道理”,能否推動企業高速穩定發展,是衡量幹部人事工作成效的最終標準。海爾集團堅持在建立競爭激勵機製上下工夫,形成了有利於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人才選拔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