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啟動激勵的引擎,營造萬馬奔騰的競爭風氣(1)(3 / 3)

(4)引入外來競爭對象。如果員工不思進取,而該部門的效益又不錯,就果斷地招聘新員工,為其設立競爭對手。如果員工在有新的競爭對象後依然不思進取,留之無益,不如辭退。

(5)用裁員威脅逼迫員工主動展開競爭。對於經營狀況不理想、而員工又不願努力工作的部門,不妨向他們挑明企業裁員的打算,讓他們主動展開競爭。在使用這一策略時,企業領導需要根據企業實際情況謹慎為之,不可草率行事。

參與激勵:每個員工都是決策者

日本鬆下集團從不對員工保守商業秘密。新員工第一天上班,鬆下集團就會對員工進行毫無保留的技術培訓。

也許有人會心存疑問,鬆下集團難道就不怕泄露商業機密嗎?

對此,其創始人鬆下幸之助認為,如果為了保守商業秘密而對員工進行技術封鎖,員工就會因為沒掌握技術而生產出不合格的產品,從而加大集團的生產成本。這種負麵影響比泄露商業機密所帶來的損失更嚴重。

在很多企業,尤其是以腦力勞動為主的企業,其生產根本無法像物質生產那樣被控製,信任是唯一的選擇。

優秀的企業領導必須摒棄老一套的管理方式,要增強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不能局限於口頭上的信任,而是要盡力做到讓全體員工都參與到決策中來。通過參與,凝聚其心,激勵其人,發揮其力。如果領導真正這樣做了,一流的創意、強勁的競爭力以及令人矚目的企業效益,都將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位於美國佛羅裏達州勞德戈爾堡的奠托拉生產線,是用來生產收音機接收器的。由於生產的需要,每個女工要在一個印刷電路板上安裝大約10個零件,然後傳給下一個女工。起初女工們出於新鮮幹得十分起勁。但日複一日,單調重複的工作將她們的工作熱情消磨殆盡。

公司總經理了解到情況後,決定親自管理一段時間。他的第一個舉措是:讓每個員工組裝和檢測自己的接收器,並附上一張便條:“親愛的顧客,這台接收器是由我組裝的,我感到驕傲,希望它使您滿意,如果有什麼地方不好的話,請通知我。”然後簽上自己的名字,親自將產品寄出。

不僅如此,每當公司要作一項新的決策或準備推行某種改革時,總經理都積極邀請員工參與到新決策的製定中,鼓勵他們各抒己見,對自己的每個想法暢所欲言……新的管理措施試行僅1個月,曠工和缺勤的現象就奇跡般地消失了。員工的抱怨聲也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高昂的士氣和高效的工作業績。麵對滿臉迷惑的工廠經理,總經理解釋說:“新製度成功的關鍵就在於讓員工參與,它使工人們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讓工人們感到自己是不可替代的而不是無足輕重的。”

所以說,一個企業在作一項新的決策時,如果做到不論職位高低、讓員工平等地“走”進來參與製定,常常能讓員工強烈地感受到企業對他的信任。參與的權利使員工感到自己受到了重視,無形中激發出他們的主人翁責任感。而當員工認為企業是“自己的”、工作是“自己的”的時候,他就理所當然地會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說白了,就是“做自己的工作總比替別人做事更有幹勁”。這或許也是對“參與能激勵員工”的最佳詮釋。

讓員工參與的激勵方法雖然最經濟、最有效,但真正做起來卻並不容易。領導究竟如何實施員工參與措施,才能讓員工的熱情高漲起來呢?

通用電氣公司前總裁韋爾奇要求公司定期召開一個為期3天的研討會,地點設在會議中心或者飯店。公司的管理人員負責組織一個研討團。研討團的成員來自於公司的各個階層。每個研討團的組成人數多在40~100名。會議開始第一天,由一位經理擬定一個大體的活動日程,然後自行退出。下一步是將參加研討的員工再分成5~7個小組,每組由一名會議協調員帶隊。每組選定一個日程,然後開始為期一天半的研討。在第三天,原先那位經理重新回到研討會,聽取每位代表的發言。在聽完建議後,這位經理隻能作出三種選擇,即:當場同意、當場否決或者進一步詢問情況。研討會操作時間不長就出現了良好的激勵效果。通用電氣公司的每個員工都在積極挖掘、釋放自身的潛在能量,以百倍的熱情努力地做好工作。

通用電氣公司的一位高級主管曾無比興奮地說:“我實在想不出,還有什麼能比參與更能提高員工士氣的了。”

在對員工進行激勵時,讓他們參與進來,這本身就是對他們的一種認可,他們會因為自己的參與而更加努力工作。另外,這種激勵方式會讓領導的激勵時效更長久。

危機激勵: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美國旅行者公司首席執行官羅伯特·薄豪蒙曾說:“我總是相信,如果你的企業沒有危機,你要想辦法製造一個危機,因為你需要一個激勵點來集中每一個員工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