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靠製度辦事,沒有規矩不成方圓(2)(2 / 2)

有了小的方麵的例外,就會有大的方麵的借口。一些領導幹部就從小開始,先是為熟人開後門,辦些小事,再到為親朋好友提拔任用拍板;從為他人介紹點小業務,到直接插手工程,收受賄賂,這些無不是從執行製度有例外開始。也正是因為有某些領導這種“帶頭”精神,社會上就形成了凡事要找關係、托後門的不良風氣。況且,執行製度的例外,也不是普通群眾能“例外”得起來的。即使想例外,也得找領導或權力部門才能行得通,這當中就難免滋生腐敗了!

因此,應該倡導在製度麵前應該人人平等的精神,執行製度時,無論誰都不應該有特權和例外。領導不僅要在執行製度上做表率,還要在全社會營造嚴格執行製度的氛圍,讓大家做執行製度的模範,做執行製度的監督者。杜絕例外,別讓製度淪為一紙空文,這才是享有尊嚴和體麵的基礎。

鬆下電器公司的“事業部製度”

20世紀30年代,鬆下電器公司在麵臨世界性的經濟大蕭條的局勢下通過“生產減半,絕不裁員”的舉措成功渡過難關,隨後頂住壓力在門真街建設了廠房,此時的鬆下電器公司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大企業。由此也可以看出鬆下幸之助對時局的把握和過人的謀略。

任何企業在規模較小時,企業領導能單槍匹馬、有效地駕馭整個企業的大小事務;然而隨著企業的擴大、員工的增多,企業領導就會逐步感到力不從心,從而造成企業整體或局部處於失控狀態。鬆下幸之助也在不斷思索關於管理體製的問題,後來他做出驚人之舉,大刀闊斧地推行“事業部製度”。

“事業部製度”將鬆下電器公司現有的分廠和所有的從業人員重新劃分為三個部門:第一部為收音機部,任命井植歲男為部長;第二部為腳踏車車燈及幹電池部,井植薰擔任部長;第三部為配電線器具及電熱器的製造與銷售部,鬆下幸之助自己兼任部長。

鬆下幸之助認為:“事業部製度”這種分權管理方式,可以使公司的經營吸收小企業的長處,特別是靈活性。每一個部門的部長都是獨立的負責者,由他全權負責本部門產品的製造和銷售;每一個部門都采取獨立核算,絕不允許以某部門的盈利來彌補另一部門的虧損,也就是廢止從前各部門相互間的盈虧相抵的辦法。各部門要負起責任憑自己的努力和創造爭取營業利潤,並以此利潤為公司的成長和壯大作出貢獻。

此後,鬆下幸之助又將這種“事業部製度”寫入了《鬆下公司史資料》第七卷中:“此種製度的本質,照現在的定論,就是鬆下電器公司硬件組織製度最突出的一項。這項製度實施於1932年,是鬆下電器公司長足發展時期的產物。事業部製度的直接動因,是公司規模的擴大。鬆下幸之助創業伊始,攤子小,一切都由他自己一人操持,雖說辛苦,尚可應付。事業的發展,導致事物紛繁,千頭萬緒,鬆下幸之助自己已經感受到了其中的繁雜。他想把事情分給別人負責,而他一貫的觀念又是委任即要放權,於是就有了設立事業部的分權組織設想。他將公司分為三個部門:一是收音機部,二是腳踏車車燈及幹電池部,三是配電線器具及電熱器的製造與銷售部。這一次的分設,銷售部是隸屬於第三事業部的,其他部則沒有專門的銷售機構,各部門的銷售其實還是公司一手包攬的。鬆下幸之助覺得上述的分權製度還不夠徹底,不能算是名副其實,因此效果也就差一些。基於這樣的認識,1934年3月,又進行了進一步的改組。這一次,把原來第三部的電熱器具製造獨立為第四部門。更重要的是,在各部門都設了營業科,專門負責各部門的銷售業務。”由此,鬆下電器公司相當長時間采用的硬件組織製度就這樣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