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靠製度辦事,沒有規矩不成方圓(2)(1 / 2)

維護製度的權威必須從我做起。德國作家歌德曾經說過:“在限製中才能顯出能手,隻有法律才能給我們自由。”在作為企業之法的各項規章製度麵前,每一名管理者都必須審視自己手中的權力,每一名員工都必須比照自己的言行,每一名操作者都必須檢討自己的每一次操作流程。

製度貴在落實,而落實則離不開團隊成員的精誠合作。

製度決定一切

有七個人曾經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夠的。一開始,他們通過抓鬮來決定誰分粥,每天輪一個。於是每周下來,他們隻有一天是飽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後來他們開始推選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出來分粥。強權就會產生腐敗,大家開始挖空心思去討好他、賄賂他,搞得整個小團體烏煙瘴氣。然後,大家開始組成三人的分粥委員會及四人的評選委員會,但他們常常互相攻擊,扯皮不止,粥吃到嘴裏全是涼的。他們最後想出來一個方法:輪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後拿剩下的最後一碗。為了不讓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盡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均,也隻能認了。

大家快快樂樂,和和氣氣,日子越過越好。

同樣是七個人,不同的分配製度,就會有不同的風氣。所以一個單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習氣,一定是機製問題,一定是沒有完全公平、公正、公開,沒有嚴格的獎勤罰懶。如何製定這樣一個製度,是每個領導需要考慮的問題。

領導者的一項重要職責就是要劃定員工的工作範圍,如果下屬彼此之間職責不明,他們要麼就會相互推諉,指望別人多幹一些活,要麼就會相互幹擾,搞得大家都幹不好工作。領導者在分配工作時一定要細致、科學,要明確每個人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有些工作是必須合作才能完成的,但在合作中也要有明晰的分工。

任何一個任務的背後都隱藏著與員工休戚相關的利益,員工們由於處於被動地位,有時候不能想到這些利害關係,領導者就必須冷靜地為他們分析利弊,讓他們意識到做好工作的必要性,從而自覺地努力工作。

別讓製度成為“一紙空文”

在平時工作中,為何我們總有這樣的感覺:製度非常嚴密,規章也製定得非常細致,然而,在一些領導身上還是存在不正之風,還是會產生一些腐敗的行為,讓大家不能滿意。這是因為我們在執行製度時有了例外。因此,要堵住腐敗,作風建設得開展實在,讓大家對我們的領導隊伍作風建設滿意,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就必須做到執行製度時不能有例外!

領導應該是執行製度的模範,領導是決策者,更應該有執行製度時的嚴肅性和主動性意識,而不應該超越製度、淩駕於製度之上。那樣,既破壞了民主,也褻瀆了製度。製度成為某些人隨意搓揉的麵團,使大家喪失對領導幹部的信任。因為領導執行製度時有了例外,也就會有人進行模仿,出現一批在執行製度時的例外。為何我們在辦事時,不是憑製度、憑規章,而先想到找熟人、托關係?這實際上也昭示了製度大可放在一邊,通過找關係或找熟人把不能辦成的事辦成的不正常現象存在。這種領導幹部在執行製度時的例外,具有破壞性的示範和教唆作用。

執行製度時,不能有任何借口。領導幹部不能拋開製度打招呼、批條子,更不能借口特殊貢獻、招商引資等而為某些違規行為開綠燈。領導嘴上要求嚴格執行製度,但一旦碰到特殊情況,就借口說“某某對我們有貢獻”、“某某是上級領導,以後在資金、項目上能夠多多關照我們”。上級憑什麼在執行製度時可以隨意而“自由”?難道獎金的下撥和項目的確定,就是個別人說了算?這不是在執行製度時有了例外,讓個別人享有特權。製度執行一旦有了例外,在執行製度時就有了空隙可鑽,正如大堤,一旦有了缺口,那就非常危險了。

一些人在麵對禁酒令時,往往以招商引資借口應對;麵對某些不良商人貸款時,以扶持企業借口應對;違規審批項目時,以發展經濟應對;領導違規配公車,以特殊接待借口應對等。這些都是因為在執行製度時有了例外。而有了特權就有了不公平;有了不公平,群眾就會產生不滿;群眾不滿意,生活就不幸福,社會也就不能和諧;社會不和諧也就會出現不穩定的因素。因此,不穩定因素往往就在這些例外中慢慢發酵,然後爆發,這不能不引起我們各級領導的重視和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