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製度要全麵細致
製度麵前人人平等,就是要保證企業在製度執行上的公正性與嚴格性。但是,如果製度本身製定得過於嚴格、苛刻,不近人情,在執行中往往就會暴露出很多問題,並嚴重影響員工的士氣和工作積極性。因此,在製度的製定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員工的心理承受力,使製度本身保持適度的彈性。這是人本管理中最關鍵的問題。記住,製度麵前人人平等,是嚴格而不是苛刻。
2.製度需要保證執行
製度建立後,關鍵在於執行。被嚴格執行的製度才有生命力。但在執行製度的過程中,總會有一些人隻看到了規章製度對自身的約束性,而沒有看到規章製度的保護性。他們利用種種手段,想方設法去逃避製度,或者根本視製度為無物,我行我素。更為嚴重的是,在違反製度的同時,因為違紀者的職位,或者與其他相關人員的關係,使得違紀的行為不僅難以製止,而且難以得到應有的處罰。
製度麵前人人平等。企業內不允許有不受製度約束的特殊人、關係人。如要在企業內超越工作關係,超越規章製度辦事,隻能讓其選擇離開。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況:企業的管理者有很好的悟性,一些好的規章製度製定得也非常科學嚴密,但執行起來卻像是一拳打在棉花上,軟弱無力。執行力不是一個表象問題,要達成“提高執行力”的目標,我們要先找出執行體係中的關鍵要素——那些起到特別作用的要素,製定相應的法則,才能保證執行力的健康發展。
如今已不僅僅是策略的時代,也是策略執行的時代。希望通過發掘執行力的基因,可以幫助管理者認識問題產生的根源,形成一種正確的管理思維方式。
3.導入競爭機製,實現優勝劣汰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在繁忙的企業日常運營中,企業管理者往往無法從具體事務中脫身而出,缺乏全局觀點,考慮問題都是從自身位置出發,容易就事論事,而無法跳出問題看問題。他們並沒有意識到,最好的製度早就隱藏在他們的工作中:創造競爭,就是創造財富。因此,站在企業整體發展的角度看問題就會發現,需要解決的問題並不複雜。就像人體自身的免疫細胞一樣,競爭機製的導入必將實現更高層次上的平等。
4.有責任一同分擔
當員工之間發生利益衝突時,問題常常很難得到解決。要打破這種僵局,就要堅持製度麵前人人平等的原則,隻有如此,才能解決不同層次人員間的衝突。在解決內部矛盾時,應平等地對待各方,仔細地權衡各方的利益,並與當事各方一起尋找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當責任隨同分工分給了企業中的每個人時,每個人都要開始他的責任之旅。有責任一起分擔,不光是員工,更是中層主管甚至高層主管都應該認識到的問題。誰出了問題就找誰,管理者自己也一樣。
這樣一種認識值得關注:企業執行力差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於員工不能正確執行公司的製度,一方麵是因為員工缺乏正確的意識,另一方麵則是員工缺乏足夠的專業技能。因此,管理者總是希望讓員工接受大量的培訓,通過培訓來改變認識、提高專業技能,從而強化執行力。其實,這是一個誤區,他們將注意的焦點過於集中在員工身上,采用的也是“治標不治本”的手段。這樣問題的出現,與管理者自身的態度也有密切的關係。因此,誰出了問題就找誰,這是人人平等原則的精要。
對企業來說,一套完備的規章製度是必不可少的。但製度建立後的執行還需要我們以更大的努力、更多的堅持去維護、去完善。“製度麵前人人平等”的原則誰都懂,但很少有人能夠真正將其落實到自己的行為當中。執行一次兩次不難,難的是長期堅持執行。把簡單的事堅持做好就是不簡單,把平凡的事堅持做好就是不平凡。
製度,是一種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辦事規程或行動準則。對於企業來講,製度其實就是告訴員工正確做事的方法。因此,製度的第一屬性就是全體成員的“共同遵守”。隻有有了“共同遵守”,製度才在現實上有了意義。製度的落實離不開團隊成員的協同合作和共同努力。
曾經有個工廠經營不下去了,被一家外企收購。此時工廠的員工們既有一種求生的渴望,又有一種對前途的擔心:一方麵,員工害怕企業裁員,自己要麵對下崗的困境;另一方麵,員工希望新的老板能使企業起死回生,讓大家能夠獲得穩定的工作和生活。新上任的老板並沒有采取什麼新的改革,隻是找出原廠製定的規章製度,讓所有員工學習並且切實落實。幾個月過去了,工廠開始扭虧,1年過後開始贏利。
這一案例告訴我們,沒有大家的合作與協同,製度隻是一紙空文,無法得到很好的落實;隻有大家一起努力,一起遵守,製度才有意義,團隊和企業才能獲得發展。
曾挽救過世界著名企業IBM的經理人郭士納在談管理經驗時曾講過一句話:“員工做你要檢查的東西,而不是你期望的。”這句話告訴我們團隊領導要帶頭落實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