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如果能請到成龍來拍小霸王學習機的廣告,不僅會大大提高小霸王學習機的知名度,而且會將小霸王學習機的品牌提高到國際品牌的地位。
由於成龍很關心慈善事業,於是小霸王進一步提出由成龍為小霸王義拍廣告,以此為成龍慈善基金會籌款。
成龍很快接受了小霸王公司的建議,小霸王公司因此也節省了上百萬片酬。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難的一關。
廣告創意從小霸王商標的兩個拳擊套開始談論,聯想到成龍用拳頭打天下的街頭霸王的形象,既有成龍武打的畫麵,又配上小成龍練習小霸王學習機的畫麵,動靜結合。故事由成龍的旁白來敘述完成:“想當年,我是用拳頭打天下;如今,這電腦時代了,我兒子要用小霸王打天下。同樣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龍小霸王。”
1995年元月,小霸王開始了自己的新紀元。成龍“望子成龍”的廣告隨著中央電視台鋪天蓋地而來,掀起了全國性的小霸王銷售熱潮,成龍廣告推出以後,小霸王學習機的月銷售額達到了1億人民幣。
這個廣告由成龍和他的兒子房祖名一起出演。整個廣告既有成龍練習的畫麵,又有“小成龍”攻小霸王學習機的畫麵,動靜結合。由主角旁白完成故事敘述:“想當年,我是用拳頭來打天下,如今,這電腦時代,我兒子要用小霸王來打天下。同樣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龍小霸王。”成龍在影視江湖上闖蕩,“用拳頭打天下”,一語雙解;“想當年”與“如今”對照,說明時代在前進,用“智”當然高於用“力”;用智也是“打天下”,既符合成龍後代的性格,又頗為強勁有力;末句仿擬“可憐天下父母心……”,充滿理解和愛意,公關效果優良;“望子成龍小霸王”語言藝術高超,“成龍”、“小霸王”有字麵意義,又分別指人、產品,互相呼應,難以忘懷;成龍倒立登階與小成龍花花公子的形象給人以幽默感,加上主角甕聲甕氣的旁白,整個廣告充滿朝氣、生機、活力。
通過“可憐天下父母心”這樣一個同理心的接觸,一個原本引入難度和製作成本都屬最高級的廣告,就這樣輕而易舉、以最低投入拍攝而成;一個常規模式的功能發揮到了極致,甚至可以說,它使逐漸走向庸俗的名人推介模式煥發了新的生機。
193.親情廣告——溫情脈脈地包圍消費者的心
麥當勞的紅底黃字“M”招牌早已是都市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無論你走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黃色“M”的身影都會闖入你的眼簾。
其實,細想起來,麥當勞並無過人之處。在快餐業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麥當勞之所以能稱霸世界,贏得眾人皆知的非凡地位,主要靠的是它的“秘密武器”——不是每家餐廳都有,卻是每個顧客都需要的——溫情感覺。
一直以來,麥當勞聚焦的都是以“三元家庭”為主的目標顧客群,廣告宣傳的銷售訴求集中在“合家歡”上,並且成功地確立了“家庭”快餐的標杆品牌形象。麥當勞又是以“兒童”為對象啟動家庭市場的,這種方式的巧妙備受市場推崇。
麥當勞有一則廣告“午餐吃什麼?”,圖中房屋拐角放著一個書包,但書包的小主人不知道哪裏去了。廣告巧妙地將書包的兩根背帶很自然地“定格”在那裏,天然地形成了一道金色的拱門,似乎書包用“啞語”暗示:小主人丟下它跑去吃麥當勞了。創意的訴求將書包和麥當勞的目標市場自然地結合在一起,用靜止的書包呈現出的M字樣和受眾建立起了內在的聯係,並留給受眾無限的想象空間。
麥當勞的廣告詞緊緊圍繞著“家庭”和“兒童”進行設計,先後使用過的廣告詞語是:“常常歡笑,嚐嚐麥當勞”,“歡樂、美味在麥當勞”,“麥當勞歡聚歡笑每一刻”構建了麥當勞一貫的歡樂、溫暖、親切的品牌形象。
麥當勞將溫情注入了“M”之中,他們通過大量的廣告宣傳和促銷活動,把溫情送給了顧客,使顧客一看到黃色的“M”和麥當勞叔叔,就想到家,就想到溫情。以情感人,使麥當勞獲得了成功。
俗話說:“誰擁有了孩子的心,誰就占有了市場。”麥當勞可謂深諳此道,營銷策略采用攻“心”為上得親情化營銷策略,在創造溫馨的家庭氛圍和浪漫的美妙環境更同時,更貼近了顧客的心,從而順利占領市場。
由於親情先天帶著溫情,帶著溫暖,所以親情廣告往往能在不經意之間就能讓人升起暖暖的心動。在做親情廣告的時候要注意把握以下幾點:
一、主題要展現信息和創意,要有足夠的吸引力。
二、親情廣告“情”字當先,但也不能遊離於產品之外。
三、文學性的語言更能營造親情的氛圍。
四、整個廣告要有完整的信息和深度訴求,代言人的語言、性格、氣質要與整個場景相符。
194.蛇打七寸——抓住真正具備消費能力的人
我們生活在一個傳播過度的社會裏,電視、報紙、雜誌、網絡、公交車站牌、公交車上、牆上……總之,抬頭低頭看到的都是廣告。然而,人們的頭腦卻是過分的簡單。除非違背自然法則,把每天的24小時翻上一翻,人們才能忘腦子裏塞進更多的東西。因為普通人的大腦已經是一塊滿得滴水的海綿,吸納不下太多的東西。
更令人失望的是,真正有消費能力的人,基本上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看電視,看報紙雜誌也是走馬觀花,上網更是沒有時間。上網的大部分是高中生,看電視的大都是爸爸媽媽、兒子女兒,老婆可能也有時間看,但在外麵天天忙的老公是沒有時間看的。在這個時候,不小心把握住行業本質的人肯定就會成功。
有一天,詩人出身的江南春外出辦事的時候被一張電梯門口的招貼畫吸引住了。大家抱怨電梯很慢,等電梯時間往往很無聊。等電梯人的一句話提醒了江南春,“如果有電視,人們在等電梯的時候就不會感到無聊了,效果也會比招貼畫好很多。”江南春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他想:我在電視上播廣告怎麼樣?如果有比看廣告還無聊的時間,我想大多數人還是會關注廣告的。
發現了空白,江南春馬上開始施行他的計劃。就必須馬上填補空白。2002年6月到12月,江南春說服了第一批40家高檔寫字樓。2003年1月,江南春的300台液晶顯示屏裝進了上海50幢寫字樓的電梯旁。2003年5月。江南春正式注冊成立分眾傳媒(中國)控股有限公司,分眾從此開始走上飛速發展之路。
對於如何發現藍海並成就今日之分眾傳媒帝國,江南春稱:“其實關鍵要有洞察力。如果你是一個有心人,如果經常專注市場,你就會發現機遇。當你觀察消費者——受眾的消費形態時,會發現一些新的東西,當時我們看了戶外,看到徐家彙都是戶外廣告,發覺也沒有什麼出路,後來我們想了一想,是我們發思維模式有問題,一想到戶外就想到地理位置。最後一點是要有顛覆性的思考,這可能和我以前寫詩歌有關,要打破原來的邏輯,就可能會成為全新的東西。”
而在實際上,分眾傳媒能夠有效打中觀眾,就是因為它不小心打中了廣告的本質——“分”和“無聊”。“分”是指,在高級辦公大樓貼廣告牌、貼液晶顯示器的時候,不小心就把這些不太看電視、報紙、雜誌,也沒時間上網的具有高消費能力的白領精英給圈進來了。“無聊”是指這群人在等電梯的時候,人太多,他們不太方便打手機,因為他們講的話可能都具有某些重要的或者不能透露的機密。他們也不可能閉上眼睛休息一下,因為時間太短。所以,這群人在電梯間裏麵好像就隻有幹瞪著眼無聊。分眾傳媒不小心把廣告放在電梯裏麵,剛好給了他們第二個選擇。分眾就在無意之中捕獲了真正具有消費能力的大批白領精英、成功人士。
所以,短短19個月時間,分眾傳媒利用數字多媒體技術所建造的商業樓宇聯播網就從上海發展至全國37個城市;網絡覆蓋麵從最初的50多棟樓宇發展到6800多棟樓宇;液晶信息終端從300多個發展至12000多個;擁有75%以上的市場占有率。
廣告不在於多,關鍵在於你有沒有抓住有消費能力的人群。如果抓不住的話,打再多的廣告也隻等於是打水漂。
195.隱性植入式廣告——讓品牌隨著劇情深入人心
目前,各電視頻道紛紛以增加廣告時長的方式維持收入增長,廣告發布環境日趨複雜、環境噪音增大、廣告接觸率嚴重下降,形成了廣告擁堵的局麵。對於廣告的受眾來說,受眾在廣告轟炸下,顯示出愈來愈明顯的離心傾向和逆反心理,充滿對廣告的不信任感,對各種營銷信息表現得越發麻木和冷漠。硬性的品牌形象廣告很難持續激發消費者的熱情,品牌聯想缺少有效地更新,品牌容易被視作“老邁品牌”,失去年輕的消費群。
在這種情況下,植入式廣告就成為進入受眾心智的新形式。植入式隱性廣告往往能起到比傳統廣告更好的效果,來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
在《一起來看流星雨》開播後的前幾集裏,平均五分鍾一次的與劇情毫無關聯的廣告頻率,從健身房到越野車,從奶茶到電腦,從旅遊景點到玩具公仔,真是吃穿住行,想植就植,中國網友的娛樂精神再一次很好地發揮:觀眾們,《流星雨》喊你回家看廣告!
芒果製造的H4們代替了風流倜儻的台灣版F4,山寨風格的《流星雨》被網友們從內到外批了個天翻地覆:“服裝土得掉渣就像地攤貨,端木磊的上衣居然還有蕾絲邊,上官瑞謙穿著國產品牌的過時籃球鞋還在那裏炫耀;最可笑的是他們開的車也隻是幾萬塊的國產讚助車,還在驚歎‘好棒的車子喲’;不見帶有遊泳池的豪宅,隻見普通的公寓套房;H4們的業餘娛樂就是在網吧裏打電子遊戲……我看這部劇應該叫《鄉村花園》!”
無處不在的植入性廣告也把網友們雷了個外焦裏嫩,有人調侃這簡直就是一部廣告劇。據細心的觀眾統計,《一起來看流星雨》截止到第四集上,劇中共出現了至少12個不同品牌的“30秒廣告”,創下了國產電視劇廣告植入數量之最。而植入廣告出現的頻率也創下了紀錄——大致為5分鍾1次。為了表現某款新車的越野與賽車功能,足足動用了8分鍾的時間;為了宣傳某GPS導航裝置,主演還把半本書大小的這個裝置帶在身上……
吃喝穿戴住行用,隻要是人用的,沒有《流星雨》不植入的。高明的地方在於,這次不是古天樂喝一口百事可樂,張柏芝拎一款名牌包包那麼簡單的植入,而是直接植入到了劇情,為符合植入品的特質,男主角變成賽車狂人,女主角的媽媽開起了奶茶店,雲海與瑞謙為一雙籃球鞋上演飛人大戰,這些情節的設置使得植入物品的出鏡率以幾何倍數遞增。雖然雷倒了不少觀眾,但是其廣告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比如清華同方就是因為劇中女主角使用的同方筆記本而在市場上揪起了此款筆記本的瘋狂銷售。
196.雜誌廣告——需要扣人心弦的創意
百威啤酒是在美國及世界最暢銷、銷量最多的啤酒,其長久以來居於啤酒業的霸主地位,與其卓越的市場策略和廣告策略有著重要的關係。
在百威進軍日本市場時,廣告對象主要設定為25~35歲的男性,他們平常都喝啤酒以外的烈酒,對運動與時裝非常有興趣,喜愛各種各樣的休閑活動。這個對象的設定與百威啤酒原本就具有的“年輕人的”和“酒味清淡”的形象十分吻合。
在設定目標後,百威把宣傳重點放在了年輕人關注較多的雜誌廣告上,並推出特別精印的激情海報加以配合。廣告的訴求重心則是著力於強化品牌的知名度,以突出美國最佳啤酒的高品質形象。在行銷的第一、二個階段裏,傳播概念都建立在“全世界最有名的高品質啤酒”,視覺重點強調在標簽和包裝上。
百威廣告在表現上運用了扣人心弦的創意策略,即將百威啤酒溶於美洲或美國的氣氛中,如遼闊的大地、沸騰的海洋或寬廣的荒漠,使觀眾麵對奇特的視覺效果,產生一種震撼感,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種策略在第一個階段裏被運用得非常有技巧。在第二個階段裏,創意方向則針對美國風味加以渲染,以造成強大而新鮮的感覺,以勾起目標對象的渴望。
在第一階段裏,廣告主題是:“第一的啤酒,百威”動人的標題是“我們愛第一”。到了第二階段,主要的主題改為“百威是全世界最好,最有名的美國啤酒”。廣告標題則變成“這是最出名的百威”,標題還印在啤酒罐上,隻要拿起罐子就可看到。
百威推出的多種不同廣告,博得了消費者的好感,而且恰如其分的廣告,也使在1981年才進入日本市場的百威,第二年就在日本進口啤酒中就名列前茅,1982年銷量更是比1981年增加50%,1984年就取得了銷售200萬瓶的業績。很快,百威便打進了日本年輕人的文化陣地,使之成為一種時尚消費和身份地位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