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雜誌上獲得成功之後,百威接著向海報、報紙和促銷活動進軍,幾年後才開始啟用電視廣告促銷。
現在,日本年輕人早已把百威啤酒當做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他們從過去的追逐時尚轉為超前領先,他們形成了這樣一種意識,百威是年輕人的,是這個“圈子”的一部分,我們應該讓所有的人了解它、熱愛它因為它屬於我們。這就是百威啤酒的高明之處,不僅讓年輕人享受了高品質的啤酒,還讓他們在心理上得到了滿足和尊重。
197.巧置懸念——利用前五秒抓住觀眾的注意力
調查表明,人們對廣告的注意力是在最初的5~10秒決定的,就像人與人交往時的第一印象一般。這短暫的瞬間,就是決定廣告成功與否的關鍵。
大戰過後,整個地球覆蓋著一層厚厚的核灰塵。
幸免於難的美國核動力潛艇“自由女坤”號的全體官兵成了最後的一部分人類。
麵對著滿目倉夷的地球,“自由女神”號的指揮官傑克遜對手下人發出了征詢:你們是不是願意回到故鄉去?
回答是肯定的。於是核潛艇穿過漂浮著腐臭屍體、支離破碎軍械的大洋,向美國海岸駛去。
突然,戰鬥警報響了,士兵們條件反射般地奔向各自的崗位。傑克遜少將通過傳聲筒向全艇官兵下達指示:“我們的報務員收到了無法破譯的電台訊號,它來自我們的祖國。這隻能被理解為‘自由女神’號並非諾亞方舟,在我們的國土上,完全有可能有敵軍在活動。” “自由女神”號做好了戰鬥的準備,繼續駛向預定的目標。
而那道神秘的訊號依然不斷出現,它變得越來越清晰,隻是叫人捉摸不透。
潛艇在美國的海岸外浮上水麵。眼前是一片廢墟。水兵們在甲板上默默地排成橫隊,向毀滅了的城市致哀。
突擊隊出發了,傑克遜握著瓦爾特手槍走在最前麵,他的後麵是戴著防毒麵具、端著衝鋒槍的突擊隊員。
突擊隊慢慢地接近一所倒塌了的樓房。可以看出,那原來是一個超級市場,但現在隻是一片殘垣斷壁。
傑克遜閉上眼睛,眼前顯現了幾幅畫麵:他的女友最喜歡在這樣的超級市場裏購物,但現在她已經死去多時。此前,他曾經收到弟弟寄給他的一張照片,照片上的她倒在像眼前這樣的廢墟中,幾乎被燒成了焦炭……
少將頑強地把眼睛睜開,把痛苦的回憶趕走。然後示意報務員最後確定“敵人”電台的方位。
經過一段時間的沉寂後,神秘訊號終於又出現了。報務員明確無誤地指出,信號就是從前麵的廢墟中發出的。
傑克遜指揮突擊隊員們包圍了上去,他自己則一馬當先,一路前衝,並攀沿著躍上二樓。
眼前是一扇緊閉的門,傑克遜沒有猶豫,用力一腳就把門踢開,緊接著是一梭長長的連發。緊跟而上的突擊隊員又連連扔進了幾顆手雷。
硝煙散盡,傑克遜和隊員們衝了進去。可裏麵並沒有什麼敵人的屍體,也沒有任何的戰爭設施。有的隻是一架擱在桌子上的發報機和一個被窗簾下端牽住的罐頭盒。海風正吹拂著窗簾,把它揚起,帶動著那個罐頭盒撞向發報機,發出一串串無規則的電碼聲。
槍口一個個垂下,突擊隊員們啼笑皆非。
這時,鏡頭推近罐頭盒,最後,整個畫麵被那個惹是生非的罐頭盒所占滿——那是一個可口可樂的盒子。兩行字幕緊跟著急急推出:
當整個人類毀滅的時候,可口可樂依然存在!
可口可樂的這則廣告,利用美蘇冷站、人們對核戰爭的恐懼心理,精心表現出可口可樂“永恒“的魅力。沒有一句關於可口可樂的說辭,隻通過一個戲劇性的懸念,就緊緊地抓住了公眾的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類雖然愛好和平,卻更熱愛戰爭電影。從結構和情節上看,這則廣告更像是一部戰爭片的一個片段。滿目瘡痍的場景,扣人心弦的懸念,從一開始就緊緊抓住了人們的注意力,最後,包袱抖開卻是一個可口可樂的空罐。這個品牌自然會長久地留在人們的印象中。
198.悲情按鈕——用悲情的力量獲得更深的理解
2008年8月18日,劉翔出人意料地以受傷的原因退出了比賽,結束了北京奧運會的征程。這對於那些為劉翔做出巨大投資的近20個國際、國內一線品牌來說,除了前所未有的震撼,還伴隨著巨額經濟損失!
這些企業在賽前大多已經準備了劉翔成功衛冕或是比賽失利的兩套宣傳法案,隻能比賽結果一出就順勢進行品牌推廣。卻沒料到,劉翔給出的卻是他們防不勝防的第三個結果——退賽。
當表情痛苦的劉翔緩慢離開跑道的時候,錯愕與惋惜席卷了北京鳥巢裏的9萬名觀眾,也讓耐克措手不及。由於劉翔比賽時穿的是耐克跑鞋,網上有人開始質疑耐克。更令耐克尷尬的是,坊間又有傳聞:劉翔退賽是受了讚助商耐克“脅迫”。耐克不得不出來麵對這場信譽危機,打好這場公關戰役。
就在劉翔退賽的當天,耐克與騰訊合作設立了“QQ愛牆——祝福劉翔”(耐克品牌牆)。一經推出,就得到了眾多網友的熱烈響應。“QQ愛牆——祝福劉翔”的設立,按下了網友心中的“悲情按鈕”,通過調動情緒,觸及了人們內心最柔然的角落,借由騰訊即時通信軟件龐大的人際網絡,耐克的營銷信息像病毒一樣傳播和擴散,並被快速複製傳向數以十萬計、數以百萬計的受眾。
悲情比快樂更具感染力,耐克的反向思維為劉翔加了分,而對品牌產生的影響比劉翔獲得金牌的效應還要大。置身於困境之中,耐克以一場漂亮的公關戰打了一個翻身仗,除了傳統的平麵、電視廣告形式,網絡以其互動、參與、即時的特性,在耐克變被動為主動的公關活動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耐克利用悲情的力量,將公眾對於劉翔的關心,很自然的引入到自己品牌上。從公眾情緒而言,耐克留意到公眾對於劉翔的愛護和關懷,於是更為極致和最大限度的表達出自己的豁達和關懷精神,顯示品牌溫情大打“愛心牌”,塑造健康人性化正麵形象,這種人文關懷更是受到了公眾的理解與尊重。
199.獨辟蹊徑——打好創意廣告征服戰
“創意”,是眼下愈演愈烈的“廣告征服戰”中最常見且常用常新的技法之一。“創意”的主要含義也可謾之“CI方略”,此乃當今流行於發達國家的現代廣告經營謀略——同一視覺識別。即是企業為參與市場競爭,通過廣告擴散其視覺形象設計,有意識地造出個性化的視覺效果,以便喚起盡可能多的廣告對象注意:我們的企業和企業決策人是著名的,我們的產品和優質服務更是著名的,從而達到使自己的企業總體知名度不斷提高的目的。
美國一家造紙公司為宣傳企業形象,在廣告“創意”上更是獨辟蹊徑。其廣告通過介紹森林裏樹幹的形成、枝葉的變化、果實的遷徙來娓娓道出森林的科普知識,並配以精美、生動的圖片。最後才在廣告的結尾處,簡單地標出該企業的名字、產品及市場。這套廣告的“創意”在於:貼近公眾的關心焦點,在公眾中樹立起 一個熱愛大自然的可親的企業形象。果然,此廣告的“創意”效果得到了明顯表現。當這套廣告播出後,僅索要廣告中森林知識材料的來函就達50萬封,企業由此 而聲名遠播。
可見,廣告的好的“創意”,能讓企業站得比產品更高。因此,研究“廣告征服戰”的“創意”技法,對於企業和廣告製作人更好地利用及使用廣告,使之轉化為更大的社會、經濟效益,無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若分析廣告的“創意”技法,可具體概之為“八法”:
1.逆意法
其“創意”的要旨即:利用公眾的逆反心理,通過形貶實衰的廣告,以此贏得顧客的好評,從而取得奇製勝之效。如美國俄勒岡州,有一家取名為“最糟”的餐館。這家餐館的外麵豎著幾塊醒目的大廣告牌:“請來跟蒼蠅同坐”、“食物數此店最差,服務則更糟糕”。而此店門口櫥窗裏貼的即日菜譜介紹竟為“隔夜菜”。奇怪的是,這招牌告之“最糟”的餐館,居然開業15年來一直是門庭若市,座無虛席。因為,無論是當地人,還是外地遊客,都慕“最糟”之名而至,都想親眼看看這家餐館是否供應的飯最糟、衛生條件最差、服務態度最壞。同時,人們也為餐館經理講真話、敢損短的可貴精神所感染,故而形成了這“最糟”餐館的最佳經 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音樂法
其“創意”的要旨即:通過精煉短小、高度概括、通俗明快、形象鮮明、個性突出、製作精致的廣告音樂與畫麵和廣告的絲絲入扣,使廣告的藝術創意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從而達到其真正能具備發掘商品內涵、點綴商品特色、提高商品身價、增強商品魅力的功能,並使廣大消費者一聽就愛、一哼就會、一想就懂、百聽不膩,在愉悅的音樂啟迪中愉快地購買所需產品。
3.包裝法
其“創意”要旨在於:通過在商品包裝上狠下工夫,使產品的包裝精巧。然後再在精美的包裝上打上企業的名稱,列出其生產經營範圍和詳盡介紹產品的功能、性能及其使用方法。這樣,不僅會給消費者帶來審美感、滿意感和方便感,而且花錢不多,給企業帶來的效益卻很大。此可謂兩全其美的廣告創意方法。
4.換意法
其“創意”的要旨即:為順應市場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和消費水平,將原來誤導公眾的廣告創意進行一番無損本來麵目的改頭換麵的修改,使公眾改變對原廣告誤導的理解,使原來在市場上因創意誤導消費而滯銷的產品變為暢銷產品。如德國密勒啤酒公司在初做密勒香檳廣告時,在廣告創意上總是以豪華的場麵做廣告背景,外包裝也用的是金紙,其創意給消費者的感覺是:此係高檔香檳的廣告。其實,密勒香檳的價格並不貴,但卻給消費者帶來的是此酒隻適宜較高生活層次的女性飲用,因此銷路不暢。密勒公司受挫後,即在原廣告創意的基礎上,采用局部換意法,去掉了香檳的包裝金紙,換掉了原來那個漂亮的小姐,並在不改變香檳成分的前提下,讓一群勞累一天的伐木工人跑到酒吧代美女痛飲密勒香檳。這一改一換,使密勒香檳以樸實無華的形象展現在眾多消費者麵前。於是,密勒香檳的銷路大開。
200.小投入大收獲——投入適當的廣告費用
可口可樂公司的前任老板伍德拉夫有句名言:“可口可樂99.61%是水、碳酸和糖漿,如若不進行廣告宣傳,誰去喝它呢?”
然而,事實卻是,可口可樂暢銷全世界,打進了一百三十五個國家和地區的市場,被人們視為是美國精神的象征。可口可樂如此受人們喜歡,除其他原因外,廣告作用不可低估。
“可口可樂”公司從1886年開始,就不惜工本,充分利用廣告手段來擴大產品銷路。1886年可口可樂公司的營業額僅有50美元,廣告費就花了46美元;1901年其營業額為12萬美元,廣告費花了10萬美元;如今的廣告費每年平均6億美元以上。
我們不說可口可樂的成功完全由於其大手筆投入的巨額廣告,但這種99.1%都是水、碳酸和糖漿的飲料能夠在世界上銷量第一名,絕對與此不無聯係。
俗話說,“酒好不怕巷子深”,但在現代商務活動中,卻不再覺得這樣的理論有可取之處。“貨好還要宣傳好”早就代替了“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的傲慢。好的廣告,能誘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促成購買行為。這是注意力經濟(眼球經濟)的一個特征。
統計表明,世界上95%的產品都是雷同的,並無多大差異(同質性產品)。為什麼有的賣得好,有的賣不好,或賣不出去?原因當然是多方麵的,但關鍵因素是你“說不說話”,會不會“說話”。所以英國廣告學專家S·布裏特說:“商品不做廣告,就像姑娘在暗處向小夥子遞送秋波,脈脈含情隻有她自己知道。”
提高商品的知名度是企業競爭的重要內容之一,而廣告則是提高商品知名度不可缺少的武器。精明的企業家,總是善於利用廣告,提高企業和產品的“名聲”,從而抬高“身價”,推動競爭,開拓市場。
廣告的威力有多大呢?一位資深的美國記者曾這樣說:“隻要有足夠的經費,我能使一塊磚頭被選為州長。”廣告的威力由此可見一斑。
做廣告要不惜本錢,舍不得合理的廣告,不善於利用一切宣傳自己的機會,那麼你的商品隻有堆積,不能很快地變成金錢。
同時做廣告要量力而行,看看應投入多少廣告費用才合適。因為大的廣告費用的投入未必會使事業永遠成功,而小的廣告費用的投入也未必就會失敗,關鍵是如何製造出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