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組織整合與新產品開發績效關係的實證檢驗(3)(1 / 3)

2.模型估計與評價

模型的擬合結果見表7.12。由表可知,絕對擬合指標中,值為169.42(df=113,p=0.38),表明假設模型與數據的協方差矩陣之間無顯著差異。卡方自由度比為1.50,小於2,說明擬合較好。GFI為0.92,RMSEA為0.00,很好,ECVI值略低於飽和模型的取值,遠低於獨立模型的取值;增量擬合指標中,CFI和IFI均為1.00,NFI為0.90,很好;簡效擬合指標中,PNFI為0.48,PGFI為0.45,接近0.50的接受值水平。從擬合指標綜合判斷,假設模型較好地擬合了觀測數據。此外,標準化的殘差協方差矩陣顯示並沒有顯著大的值,修正指標(ModificationIndices)也沒有顯示關於模型因果結構關係和測量關係的修正指數。

顯示了組織整合與新產品開發績效關係模型的完全標準化參數估計結果。首先,模型中兩個內生潛變量與其觀測變量間的完全標準化負載係數都為正,其範圍從0.69到0.89,整體在0.70以上,具有顯著性()。另外,測量變量的可靠性指標值絕大部分都在0.50以上。以上結果表明,本模型中的概念構建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接下來檢驗模型的理論假設關係是否得到數據的支持。因果結構的檢驗包括路徑係數和方差比率兩類指標。從圖7.9可以看出,外部組織整合對新產品開發績效、外部組織整合對吸收能力、吸收能力對新產品開發績效都有正向影響,其中外部組織整合對新產品開發績效的完全標準化路徑係數為0.28,具有顯著性(<0.001),外部組織整合對吸收能力的完全標準化路徑係數為0.25,吸收能力對新產品開發績效的完全標準化路徑係數為0.39,具有顯著性(<0.001)。內部組織整合對新產品開發績效、內部組織整合對吸收能力都有正向影響,其中內部組織整合對新產品開發績效的完全標準化路徑係數為0.59,具有顯著性(<0.001),內部組織整合對吸收能力的完全標準化路徑係數為0.48,具有顯著性(<0.001)。另外,通過對內外部組織整合的相關關係的檢驗可知,內外部組織整合具有相關性,相關係數為0.49。

3.模型的理論分析

通過前麵的檢驗可知,內外部組織整合之間具有相關關係,內外部組織整合對吸收能力與新產品開發績效都有正向影響,吸收能力對新產品開發績效也有正向影響,吸收能力在內外部組織整合與新產品開發績效之間起到部分中介作用。這表明,企業通過內外部組織整合一方麵可直接提高新產品開發績效,另一方麵也可提高企業吸收能力,從而間接提高新產品開發績效。

4.效應分析

可知,內外部組織整合對新產品開發績效的直接效應(p<.001),內外部組織整合對吸收能力的直接效應以及吸收能力對新產品開發績效的直接效應都具有顯著統計性(p<.001),具有顯著統計性,模型變量間的假設關係得到驗證。首先,外部組織整合對新產品開發績效的直接效應為0.18,內部組織整合對新產品開發績效的直接效應為0.39,這表明內外部組織整合的高低對新產品開發績效的直接影響效應明顯。其次,內外部組織整合通過企業吸收能力的而產生的間接效應為分別為0.13和0.22,且都具有統計的顯著性(p<.01)。且具有統計顯著性(p<.01),從整體來看,內外部組織整合對新產品績效的總體效應顯著,而企業內部組織整合對新產品開發績效的總體效應高於外部組織整合。

7.3.2複核效化檢驗

我們首先給出了測定樣本和效度樣本的單樣本模型參數擬合值,如表7.14所示。由表可知,測定樣本與效度樣本的兩個模型分析具有相同的自由度,顯示模型設定與因素結構完全相等。而擬合度指標則顯示,測定樣本的擬合度較效度樣本的擬合度為好。樣本間的複核效化檢驗必須進一步利用跨樣本分析來進行。

下麵按照複核效化檢驗的寬鬆策略、溫和策略和嚴緊策略,對模型進行檢驗。表7.15給出了不同複核效化策略的參數擬合估計值。

1.寬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