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組織整合與新產品開發績效關係的實證檢驗(1)(2 / 2)

表7.4為內外部組織整合、吸收能力、產品創新程度與新產品開發績效的平均數、標準差與相關係數矩陣,其變量包括組織間信息分享、組織間關係協調、組織間共同參與、跨職能信息分享、跨職能關係協調、跨職能共同參與、吸收能力、產品創新程度、新產品開發績效等。

內外部組織整合、吸收能力、產品創新程度與新產品開發績效的相關係數矩陣

均值標準差IOI1IOI2IOI3EOI1EOI2EOI3ACPINNPDP

IOI14.5941.6331

IOI24.9120.824.3101

IOI34.5311.651.033.3021

EOI14.4891.010.468.562.6121

EOI24.0281.065.454.465.361.3271

EOI33.8941.036.491.470.372.360.3201

AC4.9281.231.545.216.721.435.323.3561

PIN4.0911.354.033.013.050.101.102.039.0821

NPDP4.8991.212.654.221.376.541.466.257.547.2321

p0.05),此結果支持假設H9-2:當組織間關係協調程度越高,公司吸收能力就越好。組織間共同參與程度的標準化回歸係數為正且達到顯著水平(P0.05),此結果支持假設H7-3:當組織間共同參與程度越高,新產品開發績效越好。

模型5在模型4的基礎上加入吸收能力,檢驗其對新產品開發績效的影響,其P值小於0.001達非常顯著水平(F=24.991,=0.493),其可解釋因變量方差較模型4高出16.20%,可解釋方差的增量達非常顯著水平,自變量VIF值都介於1至1.5之間,自變量間不存在顯著的重複共線性問題。吸收能力的標準化回歸係數為正且達到非常顯著水平(P0.05),此結果支持假設H10-2:當跨職能關係協調程度越高,公司吸收能力就越好。跨職能共同參與程度的標準化回歸係數為正且達到顯著水平(P0.05),此結果不支持假設H8-2:當跨職能關係協調程度越高,新產品開發績效越好。跨職能共同參與的標準化回歸係數為正且達到顯著水平(P<0.01),此結果支持假設H8-3:當跨職能共同參與程度越高,新產品開發績效越好。

模型5在模型4的基礎上加入吸收能力,檢驗其對新產品開發績效的影響,其P值小於0.001達非常顯著水平(F=26.186,=0.591),其可解釋因變量方差較模型4高出12.9%,可解釋方差的增量達非常顯著水平,自變量VIF值都介於1至1.5之間,自變量間不存在顯著的重複共線性問題。吸收能力的標準化回歸係數為正且達到非常顯著水平(P<0.001),此結果支仍然持假設H11:吸收能力越高,新產品開發績效越好。

內部組織整合、吸收能力與新產品開發績效的回歸分析結果

因變量:吸收能力因變量:新產品開發績效

模型1模型2模型3模型4模型5

自變量

跨職能信息分享0.5810.5610.409

跨職能關係協調0.1080.1090..102

跨職能共同參與0.4620.5980.359

吸收能力0.406

控製變量

公司年限0.0350.0280.0580.0450.031

公司規模0.0310.0230.0490.0370.027

行業類型0.0210.0180.0510.0430.032

所在區域0.0260.0210.0360.0290.020

模型F0.53222.0650.56524.12826.186

0.0710.4920.0980.4620.591

調整的

0.0690.4630.0860.4840.521

p<0.05;p<0.01;p<0.001

通過對內外部組織整合、吸收能力與新產品開發績效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可知,外部組織整合各維度對吸收能力及新產品開發績效有正向影響,內部組織整合的跨職能信息分享與跨職能共同參與對吸收能力及新產品開發有正向影響,而跨職能關係協調對吸收能力及新產品開發績效的影響不顯著。關於檢驗結果的分析與討論見本章第4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