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組織整合與新產品開發績效關係的實證檢驗(1)(1 / 2)

本章將對內外部組織整合與新產品開發績效的關係進行實證檢驗,本章第1節對相關變量進行信度與效度檢驗,第2節對相關假設進行多元回歸分析,第3節利用結構方程模型對組織整合與新產品開發績效的關係進行全模型檢驗和複核效化檢驗,第4節對檢驗的結果進行探討,第5節是本章小結。

7.1概念信度與效度檢驗

由於外部組織整合與內部組織整合兩個概念在第6章已經進行了信度與效度檢驗,本章主要對吸收能力、產品創新程度與新產品開發績效等三個變量進行信度與效度分析。

7.1.1吸收能力

在本研究中,吸收能力作為中介變量。采用SPSS15.0對吸收能力的五個題項進行EFA(特征根大於1)分析的結果顯示,具有單維度特點,KMO值為0.812(大於0.7)),各題項的負載係數均大於0.5(最大值為0.901,最小值為0.807,見表7.1),因此,可以對吸收能力所包含的題項值經過標準化處理產生一個單一的因子值,然後將該值作為中介變量的樣本值代入回歸模型進行分析。

吸收能力因子分析結果

題項因子負

載係數Cronbach’salpha值Item-to-toal相關係數

最小值最大值

吸收能力AC

0.8245

0.412

0.657

貴公司能很快理解已經獲得的技術信息0.879

貴公司能很快識別新知識對於現有的知識的用途0.821

貴公司能將已消化的新技術與其他技術融合0.807

貴公司能很快根據新的技術知識改進工藝技術0.862

貴公司能很快使用已經消化的新技術進行新產品開發0.901

7.1.2產品創新程度

在本研究中,產品創新程度作為調節變量。采用SPSS15.0對產品創新程度的六個題項進行EFA(特征根大於1)分析的結果顯示,具有單維度特點,KMO值為0.781(大於0.7)),各題項的負載係數均大於0.5(最大值為0.920,最小值為0.782,見表7.2),因此,可以對產品創新程度所包含的題項值經過標準化處理產生一個單一的因子值,然後將該值作為調節變量的樣本值代入回歸模型進行分析。

產品創新程度因子分析結果

題項因子負

載係數Cronbach’salpha值Item-to-toal相關係數

最小值最大值

產品創新程度PIN

0.7812

0.3941

0.6910

貴公司開發的新產品所針對市場的新穎程度0.821

貴公司開發的新產品所采用技術的新穎程度0.854

貴公司新產品的生產工藝的新穎程度0.827

貴公司開發的新產品與競爭對手相比的創新程度0.920

貴公司開發的新產品對行業的影響程度0.782

總體上,貴公司開發的新產品的創新程度0.843

7.1.3新產品開發績效

在本研究中,新產品開發績效為被解釋變量。采用SPSS15.0對新產品開發績效的六個題項進行EFA(特征根大於1)分析的結果顯示,具有單維度特點,KMO值為0.851(大於0.7)),各題項的負載係數均大於0.5(最大值為0.892,最小值為0.799,見表7.3),因此,可以對新產品開發績效所包含的題項值經過標準化處理產生一個單一的因子值,然後將該值作為被解釋變量的樣本值代入回歸模型進行分析。

新產品開發績效因子分析結果

題項因子負

載係數Cronbach’salpha值Item-to-toal相關係數

最小值最大值

產品創新程度NPDP

0.8214

0.4739

0.7625

與競爭對手相比,貴公司開發的新產品質量更好0.872

與競爭對手相比,貴公司開發的新產品時間更短0.821

與競爭對手相比,貴公司開發的新產品成本更低0.892

與競爭對手相比,貴公司新產品市場占有率更高0.831

與競爭對手相比,貴公司新產品的獲利能力更高0.810

與競爭對手相比,客戶對貴公司新產品滿意度更高0.882

7.2多元回歸分析

為了驗證組織整合與新產品開發績效之間的關係的理論假設,本節先采用多元線性回歸的方法,根據內外部組織整合與新產品開發績效、內外部組織整合與吸收能力、吸收能力與新產品開發績效之間的關係分別建立幾組回歸模型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