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實證研究設計(1)(1 / 3)

為保證基於概念模型的實證研究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必須采用規範科學的研究方法,本章在借鑒國內外相關研究的基礎上對問卷設計、數據收集和數據分析方法等進行介紹,並提出了各研究變量的操作性定義及衡量方法,各為後續章節的實證分析奠定方法論的基礎。

5.1問卷設計

5.1.1量表的確定

1.測量方法

由在實證研究中,由於變量本身無法觀測,一般都采用管理感知的方法(Theoharakis,Hooley,2001),即通過訪談或問卷調查的方式獲得對於公司的管理感知。主觀感知測量能夠對公司具體情況進行準確的評估,而且在實際操作上也較為簡便易行。本研究屬於企業層麵研究,所需數據無法從公開資料中獲得,因此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的數據收集,對模型中的相關變量進行測量。

2.量表的確定

本書所采用的量表大多數經過了多次實踐檢驗並被廣大研究者所接受,同時根據本研究的具體問題,借鑒理論概念發展,對某些量表作了相應調整。由於單個題項一般隻能度量狹窄的概念,因而測量複雜的組織現象通常需要設計多個題項。在變量的測量題項具有一致性的情況下,多個題項比單個題項更能提高信度(Churchill,1979)。因此,在問卷中我們通過設計多個題項對研究中所涉及的解釋變量和被解釋變量進行了測量,以提高度量的信度和效度。對一些新的變量,我們通過嚴格的步驟,得到了相應的測量維度和指標,具體的各變量的衡量請參見本章第5節內容。在量表設計方麵,本問卷全部采用了Likert7點量表。采用7點量表的理由是:第一,采用7點量表可以獲得更高的數據可變性,得分值圍繞平均值更加廣泛的分布將使研究者具有更大的識別力,因此這種形式的量表可以更準確和有效地捕捉被調研者的態度;第二,結構方程模型是以變量間的協方差結構為基礎進行分析,對於圍繞均值有更大離差或方差的兩個變量,更容易確定它們的協方差。基於以上兩點,我們采用了7點量表。在問卷編製過程中,為使受試者更為清楚每個數字代表的具體含義,我們標注了兩端和中間的量尺名稱。

3.量表的評估

量表每個題項用中等長度的句子(16到24個字)表示,符合Andrews(1984)的建議。由於本調查問卷大多數題項均采取Likert七點量表來表示,問卷應答者的回答主要建立在主觀評價之上,因此可能會導致問卷結果出現偏差。Fowler(1988)認為主要存在四個基本原因可能導致問卷應答者對題項做出非準確性的回答。這四個原因分別是:(1)應答者不知道所提問問題答案的信息;(2)應答者不能回憶所提問問題答案的信息;(3)雖然知道某些問題答案的信息,但是應答者不想回答;(4)應答者不能理解所問的問題。雖然我們無法完全消除以上四個因素可能導致的問題,但仍在問卷設計仍然可以采取一些措施盡量降低它們對獲取準確答案的負麵影響。由於本研究問卷量表中涉及的題項大多是從西方相關理論研究的內容中取得的,因而對原始問卷的評估主要是進行跨文化比較。來源於國外並在國外環境中得到驗證的理論,在與西方經濟、文化背景都相差較大的中國進行研究,必須考慮概念一致性、操作過程一致性和適用性等問題(Singh,1995)。概念一致性是指核心概念在意思表達和定義範圍的理解上是否相同或類似,測量工具一致性是指在不同的國家和文化背景下,量表指標的選擇、提問方式和調研問卷的設計應具有相同的解釋效果和作用。我們采用小範圍訪談的方式進行了原始問卷核心概念和測量工具一致性的評估。訪談對象包括3名企業的技術總監,2名從事管理研究的中國學者,2名從事管理谘詢的資深顧問,2名在中國任教的外國學者。在訪談中,無論是中外學者,還是國內從事具體管理實踐工作的公司中高層管理者,對本研究中涉及的相關概念取得了較為一致的認可,受訪者普遍認為,問卷內容不存在偏差和歧義。另外,在問卷的結合本問卷涉及內容麵寬的實際情況,本問卷的發放對象為熟悉企業情況的技術主管以上的中高層管理人員。量表題項所涉及的數據型問題部分的針對公司現階段的情況。

5.1.2問卷結構與內容

問卷是調查研究中用來收集資料的主要工具。在問卷結構與內容設計上,我們考慮了以下四個方麵:封麵信、指導語、問題與答案、語言差異性的處理。

1.封麵信

封麵信的主要內容包括調研目的、調研者身份與聯係方式、調研主題以及保密承諾的聲明。通過封麵信,我們向被調研企業說明了調研的背景,有助於其熟悉問卷的內容,同時向被調研者做出保密承諾,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其在回答問題時的顧慮。為了防止因填答者自願性帶來的問題,本研究在調查問卷的封麵信中告知應答者,凡答卷者可得到本書研究內容的電子版作為禮物,以激發答卷者的興趣,促使其花時間和精力認真填寫問卷。因此,封麵信對提高問題回答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以及提高問卷回收率起到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