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實證研究設計(1)(2 / 3)

2.指導語

我們在問卷中加注了多處解釋和說明,以使被調研者準確和高質量地回答問題。首先,在問卷首頁給出答題舉例,說明了答題方式和基本要求。其次,對各題項中的關鍵字字體作了加黑加粗處理,以便被調研者更易識別。

3.問題與答案

問題與答案是問卷的主要內容。我們提出的問題都是封閉式問題,即在提出問題時,給出若幹備選答案,要求被調研者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一個答案。問卷問題以結構化的量表問題為主。

4.語義差異性處理

調研問卷的題項,基本上都選自本研究相關領域的測量指標,其原始語言均為英語。為了避免語言上的差異,我們在問卷設計中接受了Douglas和Craig(1983)的建議,采用直接翻譯結合反譯的方法,並進行了廣泛的討論和修改。首先,由從事技術創新研究的中國學者將最初英文版的問卷翻譯成了中文。然後,由一位有國外國留學和工作經曆的中國學者將直接譯成的中文再翻譯為英文。最後,將最初的英文版本與反譯的英文版本進行了對比。經過以上程序和隨後的反複討論與修改,我們確信,定稿後的調研問卷在內容翻譯已不存在語言和文化背景差異以及意思表達上的歧義。問卷題項核心內容與原始英文版本內容相一致。

5.1.3問卷預測試

在問卷調查法中,隻有問卷編製或選用得當,研究才更具有可靠性與價值。在正式問卷發出之前,我們編製了預測試問卷,並進行了預調查,其目的是通過潛在的被調研者對問卷的所有方麵進行評估,包括問題的內容、措辭、順序、形式和布局、問題難度以及指示說明等(Mohrle,1997),要求參與者就問卷的可操作性提出意見和建議。因此,預測試有助於提高問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預測試的調研對象和實際調查中的調查對象在性質(背景特征、對問題的熟悉程度、態度和行為)上應該相同,即兩者應該從同一人群中抽取,本研究最終確定的預測試人數為50人。

本研究所使用的量表大多是經過實踐檢驗和應用的成熟量表,因此在原始問卷的編製過程中,所設計的預測試題項數量和理想中所需的正式題項數差異不是很大。問卷的預測試采用集中填答法,對來自國內北京、天津、福建、河北等省市的50位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進行。利用集中填答法有幾點優勢:一是將調研者集中起來,由研究者統一講解試驗性調研的目的和要求,在現場填答的過程中,研究者和被調研者可以進行直接交流;二是可以節省調研的時間、人力和費用,並能保證較高的回收率。

我們通過問卷預測試對問卷的篇幅是否過長進行了檢驗。結果表明,最快的答題者用了8分鍾的時間完成問卷,最慢的答題者用了18分鍾,平均答題時間在13分鍾左右,而且答題內容基本上完整有效,說明問卷設計的題項數量比較適宜。對預測試問卷的題項進行鑒別度分析,排除了鑒別度不顯著(p>.05)的題項。再對問卷進行初步的可靠性分析,通過比較每個題項與問卷整體的相關係數,與上述結果相互驗證。總體來說,問卷結構和內容在理論方麵和統計檢驗方麵都符合預定要求。

5.2數據收集

5.2.1調研總體

本論文的研究對象為製造企業,因此在確定調研總體時,我們以依據國家統計局的行業標準分類(GB/T4754-2002)為依據。事實上,製造業(行業代碼為C)是一個範疇相當廣泛的行業群,包含了31個2位代碼的行業。考慮到某些行業的特殊性,以及收集資料的困難,本研究不大可能將所有2位代碼行業都包含進來,而是選取了具有典型製造業特性的行業,這樣更符合研究要求。

5.2.2問卷發送與回收

本研究采用向企業發放調查問卷的方式收集數據。問卷的調研對象為負責技術管理工作的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之所以選擇中高層管理人員進行調研,是因為他們對企業經營與發展的整體狀況以及企業新產品開發工作較熟悉,能否回答問卷所提出的問題,表5.1給出了有效問卷填寫者的職務。。另外從問卷填寫者進入公司的時間來看,87.2%以上的填寫者都有2年以上的工作時間,表5.2為有效問卷填寫者進入公司工作時間。

有效問卷填寫者職務比例

填寫者職務高層管理者中層管理者基層管理者

比例56.8%38.5%4.7%

有效問卷填寫者進入公司工作時間

入司時間2年以內2-5年6-10年11年以上

比例12.8%41.2%34.4%11.6%

問卷發放有以下三類方式:第一類是采用問卷郵寄的方式,共郵寄400份問卷,回收問卷72份,其中有效問卷66份,問卷回收率和有效問卷率分別達到18%和16.5%;第二類是采用電子郵件發送的方,共發放500份問卷,回收問卷110份,其中有效問卷98份,問卷回收率和有效問卷率分別達到22%和19.6%;第三類是選擇技術管理類的高級研修班,共發出70份問卷,回收問卷56份,其中有效問卷42份,問卷回收率和有效問卷率分別達到80%和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