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

Handfieldetal.(1999)(1)采構原料成本;(2)采購原料質量;(3)新產品開發時間;(4)新產品開發成本;(5)功能、特征、技術;(6)產品製造成本。

製造業

GrunerandHomburg(2000)(1)新產品質量;(2)新產品財務成功;(3)新產品開發階段的執行質量;(4)新產品低成本。機械行業。

Spanos&Lioukas(2001)(1)市場表現:包括產品的銷售率、產品的銷售成長率、市場占有率以及市場占有率的成長率;(2)獲利能力:包括產品的邊際利潤、現有資本投資回報率以及產品的淨利等。

製造業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

綜合上述學者對新產品開發績效衡量的觀點,雖然因為研究重點不同而使得衡量績效的指標各有差異,但是整體而言不外乎是財務觀點、效率觀點以及市場觀點等。GriffinandPage(1996)認為沒有任何一個單一指標能夠衡量所有項目的成功,建議企業使用多維度的指標衡量新產品開發績效。本論文的研究對象為中國製造企業,由於財務數據的可獲得性低,因此本研究將在參考Olsonetal.(1995)、Loch,Stein&Terwiesch(l996)和SongandMotoya(1998),Spanos&Lioukas(2001)的觀點的基礎上,從新產品的質量、開發成本、開發周期、市場反應、獲利能力以及客戶滿意度等六個方麵衡量新產品開發績效。

2.2組織整合的內涵

2.2.1組織整合的定義

整合的概念源自於國外理論界,牛津現代高級英漢雙解詞典中指出,整合即為Integrate,指連接各部分使之成為一個整體。Souderetal(1977)將整合定義為分享價值、相互的目標承諾以及合作行為。SouderandChakrabarti(1978)把整合視為兩個或更多實體形成共生關係,從而使得產生的利益超過各分開利益的總和。SouderandMoenaert(1992)把整合定義為協調各部分工作的一個流程。對於組織整合的概念,本書整理了與組織整合的有關文獻,將組織整合的定義分成以下三類:

第一類觀點強調部門之間的相互依賴。Follett(1933)認為在組織內,有三種調停、和解的方法:支配、協議和整合,她把整合定義為跨職能部門(cross-functioning)團隊合作的一種精神。LorschandLawrence(1965)認為組織整合是為實現組織目標,相關職能部門之間通過溝通、協調和信息共享等方式進行一致性努力的過程。LawrenceandCorsh(1967)發現,在競爭性環境中,組織要完成既定目標,則部門間的再造和整合是必需的。Lawrence&Lorsch(1969)將整合定義為組織內的各子係統間所達成的協同一致(unityofeffort)的狀態。Bonomaetal.(1977)則認為若組織子係統間有持續的信息交流,且各子係統都認同決策及決策製訂的職權,則子係統間存在著整合的狀態。LawrenceandDyer(1984)認為,組織在信息複雜及資源有限的環境下,必須調整人力資源和組織層級;Susman(1992)也發現研發與製造的同步進行有增加的趨勢;除了研發與製造的互動外,Sounder(1987)對研發與營銷的互動進行研究,發現部門間衝突的障礙起因於部門間缺乏溝通、接觸。Scotts(1992)認為在高科技行業而言,部門的協調、相互依賴的需求更為迫切,實證結果並不支持部門資源獨立的理論,相互依賴才是組織前進的動力。Song&Parry(1997)引述Gupta等人的論點,認為整合是存在於部門之間合作的質量狀態,是可獲得獨特新產品效果的關鍵,而這個合作必須依據各子係統的涉入程度與以不確定性最小化為目標的信息轉換。KahnandMentzer(1997)對組織整合的定義為:不同部門間相互協作進而促進各部門融合為一個緊密組織的過程。ScottandBenito(2002)指出組織整合是企業內不同的部分結合起來成為同一部分並且一起行動實現共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