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2 / 3)

信王看了一眼人群中的長天敬,心知定是他阻礙了大公子的箭,使它射向太子,長天敬看見信王望向自己,微微點點頭,又隱入人群中。這邊太子有驚無險,眾人都鬆一口氣,太子身邊的副將草草賞了舍身救主的郎天涯,便都回大營去了。

太子回帳歇息了片刻,就聽帳外崔恕求見,”崔恕是誰?”他疑惑道。帳下副將回答是方才救駕的那個國舅府護軍。太子冷笑了一聲,“是嫌賞的不夠吧!”然後不厭其煩地擺擺手,讓副將出去打發。

副將出去片刻,回來看著太子搖了搖頭,太子正要發火,副將雙手乘上一個錦囊。太子有些好奇。

“那個崔恕說又要事要麵見殿下。”副將說道。

太子斜著眼睛拿起那個錦囊,打開一看,裏麵是一塊玉佩,上麵刻著“道年”二字。太子仔細看了看,問帳下副將,“那個崔恕是誰的人?”

“啟稟殿下,是國舅府護軍,品階低微。”

“叫他進來。”

“是。”

郎天涯隨副將進了帳,來到太子麵前,急忙跪下,“末將參見太子殿下。”

太子微微打量了他一番,舉起玉佩問,“這是何意?”

郎天涯答道,“末將願意追隨太子。”

太子冷笑了一聲,“我憑什麼要你?”

“因為末將同信王有不共戴天之仇,願竭盡所能輔佐太子!”

郎天涯話音剛落,太子慌忙坐起身,瞪著他道,“哪裏來的賊東西,誹謗皇室,拖出去打死!”

郎天涯心裏覺得好笑,信王好歹還敢認,太子卻偏要維護這兄友弟恭的假象。不待副將上前,郎天涯急忙說道,“末將是前武英將軍崔道年之子,崔恕,當年殿下賜給先父的玉佩,已呈上殿下,殿下素來明察秋毫,末將可有半點作假?”

太子看了一眼玉佩,看著跪在地上的郎天涯,使了個眼色,副將退後去了。

“你是崔道年之子?”太子問道。

“末將乃崔將軍的外室所生,當年信王滅我崔氏滿門,手段毒辣,斬草除根,崔氏子嗣無一幸免,末將同家慈遠在青州,又無人知曉,因而躲過一劫。太子殿下欽賜的玉佩,就是先父留給我母子二人的最後一樣東西。”

太子看看玉佩,又看看身後的一個書生模樣的人,那人上前仔細辨認了玉佩,同太子交換了一下目光。

“確是我的玉佩。”太子將玉佩遞給副將,副將呈下還給郎天涯。

“你父當年雖然於太子殿下是舊識,禦前辦事也算得力,可惜冒名貪功,又罪在貪腐,所以聖上處置他也不為過。”那書生站在太子身後,對郎天涯說道。

郎天涯微微頓首,“末將自然明白,可是先父雖然有罪在身,卻罪不致滅門,信王為人歹毒,如何有太子殿下這般宅心仁厚,心係萬民,故而末將誓願追隨太子,效忠殿下。”

太子鼻子裏輕輕哼了一聲,“好聽話就不用說了,你追隨我,為加官還是進爵,我豈會不知?”

“似你這等人物,殿下一眼就看得分明,不必在這裏囉嗦了。你以後隨馬將軍在東宮行走,國舅那邊就不用你了,下去吧。”那位書生上前對郎天涯說道,郎天涯叩首謝過,領郎天涯進來的副將便又帶他出去了。

郎天涯出去後,太子看了那書生一眼,“崔將軍居然還有後人。”書生點點頭,“雖然讓他頂了罪,但殿下一直厚待於他,生前賞賜珍寶不計其數,如今又提攜了他兒子,他泉下有知,也該感激涕零。”

太子看著書生笑笑,“襄臣啊,世人若都像你這般有良心,就好了。”

那位叫襄臣的書生俯首笑了笑,目光飄向帳外。

郎天涯從那邊出來,朝國舅營帳方向走去,遠遠看見長天敬,二人交會了一下目光,避開眾人,朝後山走去。

二人來到一處僻靜地,郎天涯抓起一把石子朝四周打出去,隻見驚起幾隻飛鳥,未聽見有人聲,估計四下無人,長天敬看著郎天涯緊張地問,“事成了?”

郎天涯微微點點頭,“算是吧,果然是寡恩無情之人。”

“你是說。。。?”長天敬沒有說出名字。

郎天涯點點頭,“幸好有我師姐這塊玉佩,他們並不知道崔將軍外室所生究竟是男是女,我才蒙混過去。”說完他看了看長天敬,笑了笑,”我要去東宮一陣子,你可千萬不要孤單哦。”

長天敬也笑笑拍拍他肩膀,“千萬小心。”

郎天涯看著他,他也看著郎天涯,二人像兄弟一般看著對方的眼睛,笑了笑,再沒有說話。他們兩個總是這樣,越是重要的時刻,他們彼此越是沒什麼話說,好像說什麼都沒有用,又好像什麼也不用說。

這時大營那邊傳來換防號角,二人整理好又回去了。

五日後拔營回宮,郎天涯順利隨太子回了東宮,雖然他救駕有功,但太子一開始並沒有多器重他。郎天涯也並不意外,他早料到太子不是救他一命,他就銘記於心的人,若是那種人,他現在也不費這般心思了。不過他很快發現,太子昏庸無能,好大喜功,文不成武不就,卻穩居東宮三十餘年,不單單是賢妃外戚勢力強大,還有那個書生襄臣的功勞。襄臣雖然同太子年紀相仿,但頭腦要比太子清楚好多,聽聞這個襄臣出身貧寒,才學出眾,但少年時傲氣衝天,目中無人,所以早年雖然在鄉裏有些名氣,但多次名落孫山,仕途不順,得罪之人頗多。而且他雖然才名出眾,但政見又有些自大,比起治國,更善陰謀,因而太子就籠絡其為自己所用,許他厚祿,實際上是太子的一名食客。因他詭計多端,出的計謀屢次都有成效,太子對他日漸寵信,所以地位日漸提升,成了東宮第一心腹。

郎天涯自打跟了太子,就發現襄臣一直在暗中觀察自己,觀察了三兩個月,沒有發現這個崔恕有什麼異樣,就漸漸不再監視他。

一日馬將軍捉了幾個私下鬥毆的小將,其中就有郎天涯,太子和襄臣路過看到,沒有言語,二人回到宮中,太子問襄臣,“你覺得崔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