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我們自己能夠真正意義上好好地努力,就必須檢視在稻盛先生離開之後我們能否踏實、平淡地做好他教導我們的事情,這也許就是公司存續的關鍵,現場的每一位員工都意識到了這一點。下次再發生什麼事的話,公司就會真的解散消失。我感到就連年輕人也有著那樣的"健全的危機感"。

社長植木自己對稻盛離去後的日航有何想法呢?日航會不會倒退呢?

無論去哪裏我都會被問到這個問題。坦率地說,稻盛先生並不是憑一人之力改變了這個公司,談起機製的話,恐怕即使稻盛先生不擔任董事長,公司也會申請公司更生法,我們也會在接受管財人與企業再生支援機構援助的同時,一定程度上建立一些機製。

但是

因此,從那種意義上來說,如果要問這個公司是誰建設出來的,還是得說是稻盛先生呢,如果那個人沒有來的話,就沒有現在的日航。我對此非常感激。

因此,我總被大家問道:"稻盛先生就要離開了,植木先生,你對當社長有信心嗎?""非常不安,所以我會繼續努力。"這是我常規的回答。但是我的真心話是:"所有員工一起努力的話就沒問題,肯定能成為一個出色的公司。"我是這樣想的哦。

未來離開公司的時候是否充滿了幸福的感覺植木認為現在日航的優點在哪裏呢?今後他想把日航變成怎麼樣的公司呢?

我覺得現在日航的優點在於夥伴,無疑就是這一點。

我是自己作決定成為董事的。

充分考慮了其他的道路以後,我自己作決定當了董事,所以在那個時間點我暫且為自己的職業生涯(飛行員)畫上了一個句號。那時回顧自己的工作,我覺得自己真是一個無比幸福的人,既感受到了飛行員這個職業的魅力,也有很多好夥伴。

大家也那不僅僅是錢的問題。

從這一點來說,我也想努力建設那樣的公司。有好夥伴,有人,有了解自己的人,有跟隨自己的人,如果能在那樣的環境中工作的話,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我希望能將日航變成那樣的公司。

雖然這麼說,人總是容易遺忘、容易隨波逐流。

如果連續兩年、三年都能在世界的航班中拿到最高層次的利潤的話,危機意識會變得薄弱,對意識改革的想法也會變得鬆懈吧。

恐怕那才是最難的事情吧。畢竟是人嘛。

但是,就連在重建日航的過程中給予我們支持的京瓷的各位都說:"我們雖然學習了40年哲學,但至今還沒能全部實踐。"我們開始學日航哲學才過去了兩年。

為了大家能共享同一種思維方式,統一步調實現日航集團的企業理念,我認為包括我在內的全體員工今後也必須正確地學習日航哲學,並且今後也要繼續保持剛剛破產時那樣謙虛的心態。

努力了3年,取得了這樣的成果,還是會想要休息。這點我不能否認。

因此,為了維持高度的意識,我覺得我的責任也許就是要讓員工們懷有夢想。在建設公司的不是我,而是大家,如果大家能切實感受到隻有大家的理想緊貼在一起才能支撐這個公司走下去的話,那麼即便我放之任之,公司也能好好地朝著應有的方向前進。

如果像以前的日航那樣,都交給別人,讓大家切實感受到這真的是自己的公司,我覺得這就是我的任務。

堅持5年的話,那些東西就會變為曆史,變為文化,變為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