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樣一來,那些東西就能一直延續下去。在那個過程中也許會發生各種各樣的事情,大家可能會想要休息,畢竟實話講,以前更為輕鬆,但我希望大家能夠抱肩挽臂,至少嚐試著將之堅持5年。

稻盛先生已經做了50年了,果然堅持不懈的力量比什麼都要厲害。稻盛先生經常說"水滴石穿",甚至讓我覺得:這個人也許真的能鑽出個洞來呢。

我想用日航公司內部的座談會中稻盛說的話對這個覺醒的故事做個總結。

在人生的最後,我得到了這麼美好的經曆。隻要憑著美麗溫柔的心靈不懈地努力,人生中怎樣的困難都能奇跡般地變成坦途。我體會到了這一點,我必須為此向大家致謝。

"你在做的事情確實是對的哦。如果大家都能發覺這件事並發生改變的話,世界中所有的人都能收獲美好的人生。我想讓你證明這一點。"我想,自然界正是這樣說著,給予了我證明這件事的機會。

終章?新生日航即將展開第二幕日航的複興,在脫離破產這一異常狀態的意義上結束了第一幕。

在稻盛和夫離開之後,拷問新生日航真正價值的第二幕即將展開。

航空業界環境變化激烈,問題重重。從供給方麵來講,2012年中都開始運營,被稱為是(特惠航空公司)元年。圍繞航空運費的價格競爭恐怕會愈演愈烈,世界經濟的重心也正從發達國家逐漸轉向以亞洲為中心的新興國家,因國內人口減少,很難設想今後對航空服務的需求會大幅提升。怎樣應對這樣的需求狀況也是課題之一。

當然,日航已經極充分地意識到了這一課題。

比起,日航宣稱要追求並構建""的"日航品牌",然而,是以低價對每個服務收取額外費用的航班,形象明確,而到底是怎樣的航線卻並不明確,甚至很難說現在在日本已經確立了這個類別。我相信,如果現在的日航以及全日空繼續切磋琢磨下去的話,一定能夠實現。

當然,未來誰也無法預料。

隻要有著幾位才能卓越的員工站在公司中央,就可以規劃美好藍圖。

但與此相比更為重要的在於,日航的複興以及與稻盛的教導相應的形態的前進,日航的每一位員工努力思考"我們是誰""我們工作的價值是什麼",為了建設一個能理所當然地做到理所當然之事的公司而不斷改變著企業文化,從而取得豐碩的成果。如果這個意識改革能夠一直持續下去的話,即使未來與預想不同,公司也一定能夠克服困境。

最後我想說的是,政治家和官僚萬萬不能將航空運輸產業作為他們的利權。據說圍繞2012年11月決定的羽田機場起降範圍的分配,政黨與政治家卷入其中,展開了各種各樣的陳情活動。政府機關有著對航線以及機場的起降範圍頒發"許認可"的莫大權限,能對航線的經營產生巨大的影響。

政治家想要開通到本地的航線,因此官僚要求日航開通航線,結果使其經營惡化,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我並不想再重複論述這種愚昧。

討論到這兒,就不得不談起:我們能放棄孤島等成為航空路線生命線的地域嗎?那些事情,覆蓋民眾力量無法覆蓋的地方,才是國家的職責。集結公共資金與各個航空公司的出資建立基金並拿出補助金,將航運以競爭投標的方式交與中標的民間航空公司,這也是一種方法。航空公司方麵也是,如果覺得那是毫無道理的要求的話,應該如同大和運輸的小倉昌男(已故)那樣,堂堂正正的在法庭這樣的公共場所據理力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