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日本的經營者來說,稻盛塾長是怎樣的存在呢?在聽到各位塾生的話後,我開始感到:日航真的迎來了一位偉人。
以淩駕於日航的速度結成的"應援團"盛和塾的塾生提出想要"做些什麼為日航加油",他們結成了"盛和塾支援日航55萬人有誌之會日航應援團"。當時塾生的人數是5500名,每一名塾生都要向大約一百個人打招呼說"坐日航的飛機吧",所以是"55萬人有誌之會"。
2010年1月日航破產,2月1日稻盛塾長就任了日航董事長。同月,盛和塾就召開了旨在結成"盛和塾支援日航55萬人有誌之會日航應援團"的臨時理事會。其行動速度大大淩駕於日航之上。
在背負著破產的風險拚命經營著公司的中小企業社長看來,吃大鍋飯、看起來一直被守護著的日航其實是不討人喜歡的存在。即便如此,他們還是為我們打招呼說:"坐日航的飛機吧。"工作人員從乘客那裏收到的應援卡片盛和塾的塾生們還開始了這樣的嚐試,他們隨身帶著名片大小的"應援信息卡片",並在乘坐日航的飛機時,寫下留言交給地麵以及機內的工作人員。破產後不久的3月裏,就有客艙乘務員說著"我收到了這樣的卡片",百感交集地流下了眼淚。"在航班結束後的反省會中我經常到場,因為那段時間真的非常痛苦,所以那真的……已經……讓我難以忘懷了"(岸部)。為了向盛和塾的塾生們傳達感激之情,岸部他們趕赴了全國各地舉行的例會向他們致以問候。
當時,日航想要對盛和塾的支援提供一些優惠政策。
結果他們都回答說:"請允許我全部拒絕。"他們給我的感覺是:"你們一心好好地重建日航就是對稻盛塾長的報恩了。你們按照塾長教導的去做,去證明他說的是對的就是對自己最好的報答了。何必要拿來那些(優惠政策)呢。"成為燃燒的集團
參加盛和塾的例會對於日航的人們來說是非常珍貴的機會,因為在例會中他們能感受到平常難得一遇的人們的姿態。
參加盛和塾例會的員工真的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他們說,真的能做到這一步啊。在看講話錄像時我們也能在後麵觀看,有時候也會有人邀請我們加入討論說:"喂,你也過來吧"。
事實上,在盛和塾世界大會中作為誌願者幫忙的日航有誌之士們發出了這樣的聲音。
"對於各位給予的支持我想再次表達滿懷的感激之情。我重新認識到了最近正在逐漸被我遺失的"強烈意誌""。
"我強烈感受到不是模糊的"顧客"而是與我們交談的每一位人士一直為我們支持著日航"。
據說,在一些人員參加過盛和塾例會以後,他們上司對於部下的變化有著這樣的發現。
"通過體驗平常不能體驗的與社會的接觸,進一步受到了刺激,本人的"幹勁"變強了"。
"參加了大會的人不僅工作方法改變了,好像連生活方式都改變了"。
稻盛一直以來都在說"要有燃燒的鬥誌"。日航哲學之中也有"燃燒自己"這一項,闡述著每一個人認真工作的重要性。
身處盛和塾這樣"燃燒自己"的人們的集合地之後,日航中的人仿佛也一點一點傳承了"燃燒的鬥誌"。日航應援團幫助著日航這個公司轉變為"燃燒自己的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