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效率更重視顧客滿意度的新座位2013年1月9日,時隔四年更換了所有座位的波音777朝向倫敦起飛了。在硬件方麵落後於其他公司的日航員工對於裝載著新座位的波音777寄予了厚望。

新波音777中從頭等艙到經濟艙的所有座位都是以"同等席位的最高品質"為主題開發出來的。

在經濟艙中,前後座位之間的間隔相較於從前擴大了10厘米。實際嚐試以後能感受到,雖然僅僅擴大了10厘米,卻給人相當寬敞的印象,結果,座位數減少了22個。承擔了該飛機開發工作的顧客市場活動本部的經理藤島表示:"如果按照以前的經營方式,這樣的座位肯定不能實現吧。"?我也覺得日航哲學是應該綜合整體進行考慮的東西。

在每一個工作中也能明確地感到顧客滿意度是我們的目標。

關於座位,一直以來的經營中有著多一個座位就多一份利潤的邏輯。說起來,以前可能總容易把數字性的東西無限放大,總是優先增加座位,如果是在沒有破產的狀態下開發新座位的話,恐怕這樣的座位是不會出現的。

這樣說可能在某種意義上略顯單純。我們希望向顧客提供更優質的商品,使顧客滿意並再次乘坐日航的飛機,或者請顧客口口相傳為我們進行推薦,讓其他的人也想乘坐日航的飛機,雖然座位減少了,不斷增加的顧客卻會帶來源源不斷的收入,同時,我們也會通過自己的努力減少成本,盡量使顧客覺得物美價廉。大家將步調統一到了這樣一種想法上,才使寬敞舒適的座位變成了現實。

從長遠來看,他們將"堅持站在顧客的角度思考"歸結為實現"銷售額最大化,經費最小化"的最佳方案。

無論如何,為了日航的複興就必須提高銷售額,這樣想的話可能就會把效率放在優先位置,但站在長遠角度來看,什麼才能帶來真正意義上的利潤?不僅僅是自己,對於顧客來說利益是何物?可以說,員工能以這樣長遠的、俯瞰的角度來理解與判斷事物,正是意識改革的一大成果。

如果沒有利潤,公司就不能讓員工幸福實現"堅持站在顧客的角度思考"與"銷售額最大化,經費最小化",這兩者不會自相矛盾嗎?

我直接向稻盛提出了這個疑問。

您的意思是說正確的為人之道與"銷售額最大化,經費最小化"是矛盾的吧?其實並非如此。

如果持續出現赤字的話,公司就會破產,所以不提高收益公司就不能存在,因此,為了提高利潤公司就必須努力大量增加銷售額,並且要盡量減少使用經費。

"銷售額最大化,經費最小化"以後,公司才能維持運營。談起"銷售額最大化,經費最小化",有人總覺得這是賺錢主義。他們會說,這與"作為人,何謂正確"難道不矛盾嗎?

從我的哲學來講,使與公司同在的員工"物質和精神兩方麵"都能獲得"幸福"是公司經營的目的,所以通過"銷售額最大化,經費最小化"來創造利潤與"作為人,何謂正確"絲毫不相矛盾。

比起這個,隨意處置銷售額與經費更不對勁,如果那樣做而導致公司經營不順的話,即便嘴上總掛著"物質和精神兩方麵"之類的話,也隻會讓人覺得"其實什麼都沒有做到嘛"。

因此,

若全部員工都有"社長意識",公司將徹底改變我反複提到過,在製度、機製方麵支撐著日航核算意識提高的是稻盛創始的"部門獨立核算製度"。

簡單回顧一下,部門獨立核算製度就是將龐大的組織通過獨立的核算分為小的集團,並為那樣的小組織任命領導,以共同經營的方式來經營公司的經營管理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