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當勞的故事
麥當勞品牌的創始人是雷·克羅克,他以非凡的經營才能,把麥當勞兄弟的小餐館變成了世界第一品牌的快餐,自己也成為美國最有影響的企業家之一。但是據說,當年從麥當勞兄弟手裏買下特許經營權的除了克羅克之外,還有一個荷蘭人。
兩人走的是完全不同的經營之路。相比之下,克羅克比較愚蠢,他隻開麥當勞店,加工牛肉、養牛的錢都任由別人賺去了。而荷蘭人非常聰明,他不僅開麥當勞店,而且所有的賺錢機會都不讓別人染指。他投資開辦了牛肉加工廠,使加工牛肉的錢也流入自己的腰包。後來他想自己幹嘛買別人的牛,讓別人賺走養牛的錢呢。於是又辦了一個養牛場。
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克羅克把麥當勞開遍了全世界,而那個荷蘭人呢。人們找啊找,終於在荷蘭的一個農場裏找到了他,他什麼也沒有,就養著200頭牛。
大道理: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個企業,其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超出自己的實力,過分貪婪的結果就是引來“殺身”之禍。專注自己的專業,不做“什麼賺錢幹什麼”的傻事。
叫化雞的由來
相傳在100多年前,有一個衣衫襤褸的叫化子,在饑腸轆轆之時,偶得一隻肥嫩的雞,因無烹調器皿,無烹調之法,於萬般無奈之下,將雞殺死後,也不去毛,隻將雞尾處開一小口取出內髒,用黃泥塗裹在雞身上,放在火中煨烤。過了一些時辰,黃泥被火烤幹便連同雞毛一起脫落。此不得已之法所烤之雞,香氣四溢,味道鮮美,惹得路人垂涎。後人照此法烹製,得以製出酥嫩香濃的佳肴,為了紀念這個叫化子的偶然發明,遂將此肴命名為“叫化雞”。
大道理:一種商品,有個上乘的質量,又有一個過目不忘的名字,將使商品錦上添花。
“康師傅”接康師傅
1992年末,北京的電視屏幕上出現了“康師傅”和“統一”方便麵的廣告大戰,企業廣告正麵交鋒,不分勝負,然而兩種產品成了方便麵族中響當當的名牌。至此,國內方便麵眾廠家也開始做廣告,各種招數不斷呈現。
一個偶然的小事使“康師傅”獲得了絕妙的廣告招數。
一天,很多人在大連火車站下車,剛步出熙熙攘攘的站台,就看見出口處的接站牌層層林立,高低錯落,筆體不同,各有千秋。其中,有一張花花綠綠的接站牌特別引人注目,上麵有彩色畫,還有三個鬥大的行書——“康師傅”。旅途疲憊的乘客抬眼看到都不禁啞然失笑。原來,此人要接一名姓康的外地旅客,因為工作忙,又圖方便,就扯了一張“康師傅”方使麵的廣告畫來做接站牌,以“康師傅”來接康師傅,天然地為“康師傅”方便麵做了廣告。這件小事產生了很好的廣告效果,廠家後來也知道了這一信息,於是,利用“康師傅”接康師傅成廠家的廣告。
大道理:第一個拿“康師傅”接站的人,就是廠家的妙招。因為旅客是方便麵的一大消費群,他們巧用產品名做招牌廣告,妙在自然。
“將整個世界係在一起”
貝克萊領帶是世界名牌產品,其廣告口號是:
“將整個世界係在一起。”
大道理:一個“係”字,體現出一種世界大國充滿友情及和平的意蘊,能喚起更多人的親切感,從而也使更多的人接受這種產品。表達方式獨到,富有創意。
馬蘭拉麵的標準化
馬蘭公司對北方傳統手工拉麵進行了全麵的改造,其突出之處就是進行產品的標準化運作,主要體現以下4個方麵。
1.配方科學化。將拉麵的關鍵環節——湯料進行標準化配方、工業化生產,為各連鎖店統一配送。
2.標準化。製訂出麵粉、牛肉及肉湯熬製、調製的標準,確保拉麵口味的一致和穩定;在科學分析試驗的基礎上,設計了馬蘭拉麵加工操作工藝和流程,實行“適度工業化”操作,以盡量減少人為失誤。
3.服務規範化。要求就餐環境優美舒適、清潔明亮,根據快餐和拉麵的特點設計了規範的服務和操作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