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解讀顧客滿意(2)(1 / 2)

商場在春節期間舉辦購物抽獎的促銷活動,為了增加活動的趣味性,采用了換領升級的辦法。按照活動規則,五個五等獎可換成一個四等獎,四個四等獎又可換成一個三等獎……依此類推,通過換領,顧客的獎金額數逐漸遞增。

這創意本來不錯,無奈換領手續太繁瑣。為防止工作人員出現不規範行為,有關部門規定顧客必須親自換獎,員工不可代替,而換獎台又分布在營業大廳的不同位置。某顧客因為購買了大量商品,抽到了近三十個“五等獎”,來來回回地跑了好幾趟才把獎換好,顧客苦笑著說:“拿到你們這個獎可真不容易呀!”

大道理:顧客的埋怨不是沒有道理的。既然搞活動是為了增加顧客購物的樂趣,在設計方案時就要從顧客的角度出發,不能方便了我們,麻煩了顧客。

賣了的裙子

一顧客選好了一條連衣裙,拿著購物小票,並未馬上交錢取貨,而是又到其他樓層轉了轉。大約40分鍾後,當顧客交過錢來取裙子時,卻被告知選好的裙子已經讓別人給買走了。顧客非常生氣,而當事人卻振振有辭地說:“這麼長時間你也沒回來,我以為你不要了呢!”

大道理:麵對經營者如此不守信用的行為,顧客對你的印象肯定是大打折扣,甚至有可能再也不會光顧。賣出一條裙子所獲得的收益,與這個損失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三個月與九個月

一顧客打算為出生百天的孩子買衣服,員工介紹一件連體棉服。顧客覺得有些大,可員工十分肯定,“不大,保證能穿,聽我的沒錯。”可顧客回家後給孩子一比,大得根本穿不了。再一看,衣服標牌上明明白白寫著:“9至12個月孩子適用。”

大道理:在接待顧客時,首先要明確究竟是誰在買東西。在銷售過程中必須以顧客的需求為準,至多是給顧客提供些參考建議,但無論怎樣建議,都要得到顧客的最終認可。

說你們呢

一對夫婦看中了一件禮服,準備先去轉轉,回來再買。結果一逛就忘了時間,商場的下班鈴響了,夫婦倆急忙向賣禮服的櫃台趕。此時,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出現了一段不和諧“旋律”:“別往裏走了,裏麵沒人了。”顧客沒有意識到是在說自己,繼續往前走,那個聲音又響起來:“嘿!說你們呢,聽見沒有?裏麵沒人了,別往裏走了!”顧客這才明白是在說自己,回頭看到了說話的員工,望著他盛氣淩人的傲慢架勢,原有的購物興致全沒了。

大道理:不知者不怪,像對待壞人似的高聲命令顧客顯然是不合適的。隻是因為一個不恰當的提示,卻影響了企業在顧客心目中的口碑,這個損失是多麼不值得。

丟失的提包

一顧客準備試穿一件衣服,隨手將手包放在模特架上。員工連忙說:“請別把包放在那,其他顧客來回走,不是很方便。”另一位員工接著對顧客說:“就放在桌子上吧。”於是顧客把包交給了這位員工。試完衣服後,顧客向員工要手包,員工說放在桌子上了。可這時,桌子上的包已經無影無蹤了。顧客認為包是交給員工的,是員工沒有保管好,所以商場對包的丟失負有責任。

大道理:員工對顧客的提示當然是出於好意,但是這種提示也要適度。必要的提示當然要有,比如“貴重物品不能放入存包櫃”的提示,比如大廳地麵清潔過後“小心路滑”的提示等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提示過度,則很容易使責任發生轉移。

一塊肥皂兩種處理

一顧客花1.9元買了一塊肥皂,總覺得有股臭味,認為是質量不好,所以提出退貨。經店鋪核查,發現這是肥皂在合成時特有的一種怪味,屬正常現象,而且商品外包裝已拆,於是不同意退,並告訴顧客洗完衣服晾幹後,味道就沒有了。

顧客當時表示理解,可過後還是覺得對那種氣味難以承受。經過幾天的思想鬥爭,顧客終於下了決心再來商場退肥皂。出乎意料,主管了解事情的經過後,二話沒說就給退了。

大道理:盡管僅是1.9元的小價值商品,但對顧客而言,它卻是一塊心病。我們退了肥皂,損失的隻是1.9元,得到的卻是顧客的快樂和店鋪美譽度的提高,所以說,這塊肥皂退得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