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解讀店鋪經營(2)(2 / 2)

大道理:在企業的大家庭裏出現自掃門前雪的現象實在令人痛心。“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是失敗的服務,抱這種思想是不能把銷售工作做好的。要樹立全局觀念,隻有企業整體發展,才能實現商場、廠家、員工的共同進步。

杳無音信的贈鞋

一顧客在一次促銷活動中買了一雙男鞋。按活動規則,再加60元可獲贈女鞋一雙。由於當時贈鞋沒有顧客適合的號碼,員工就為顧客作了登記,答應隻要鞋來了就馬上通知。可是,顧客等了一個月都沒有回音,於是再次來到櫃台詢問。不料當班兩位員工根本不知道此事,且找不到顧客登記的記錄,顧客的情緒變得很激動。

大道理:既然促銷活動已經拉開帷幕,管理者就應該加大現場管理力度,嚴格監控容易出現紕漏的環節。如果這樣做了,像以上登記不嚴肅、交接工作不清、怠慢顧客的現象也許就不會出現了。

標錯價的絲巾

一顧客看中了一條標價98元的絲巾,開了購物小票正準備交錢時,員工從後麵追過來說:“不對不對,價格打錯了,應該是168元,不是98元。”顧客認為這是故意玩弄價格遊戲,是欺騙。

大道理:既然事情源於自己的工作失誤,我們就要勇於承認。維護價簽的嚴肅性,它體現了零售企業的職業素養,它在保護顧客利益的同時,也保護了店鋪在顧客心目中誠實可信的形象。

越改越不滿意的牛仔褲

一顧客買了一條牛仔褲,覺得褲子有些長,員工當即表示可以改短。顧客拿著改好的褲子回家,家人說短了,於是回到店鋪要求退換。員工解釋說改過的褲子無法再次出售,因此不能退換,建議把原先剪下的褲腿接回去,做成流行的外翻式。顧客當時同意了,但幾天後又覺得不行了,說新褲子改來改去,特別別扭。

大道理:對於一些需要改動的商品,在動手前一定要慎重。因為商品一經改動,就不再符合二次出售的要求。如果出現問題,就不僅要傷害店鋪利益,還要傷害生產廠家的利益,這種損失是相當嚴重的。

88元打車費

一顧客買了一件衣服,背部出現脫絲現象。顧客到相關機構做完檢驗後,證明衣服拉力不夠,屬於質量問題,於是,拿著衣服和證明到店裏要求賠償。結果,雙方在交通費的賠償問題上發生了爭議。顧客拿出了88元出租車發票,而領班則依據消協規定隻同意付給公交車費,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

大道理:顧客買到了有質量問題的衣服,說明我們的質量管理工作出現了嚴重的紕漏。既然是因為我們工作的不細致浪費了顧客的時間和精力。那麼支付顧客區區88元的打車費難道不應該嗎?

“拐角處”商店

倫敦有一家飯店取名為“拐角處”。其規模不大,一次隻能容納二三十位顧客。而就是這樣一個小飯店卻頗有名氣。英國的BBC廣播電台曾專門報道過它。

“拐角處”飯店的名聲很大,不僅因為其名稱的獨特,還因為在經營方法上的別開生麵,在世界上獨一無二。這就是這家飯店從不向顧客出示賬單,顧客在吃完飯後憑著自己的良心付賬,付多少也是憑著顧客自己的感覺。

起初,人們擔心這樣做飯店是否會虧本,但是飯店的老板彼得·伊裏奇卻坦率地告訴大家,“自從飯店開始營業以來,不但沒有虧本,反而比別的飯店賺得更多。”

的確,每天來“拐角處”用餐的顧客絡繹不絕,顧客會按照桌上的菜單所標明的價錢自動付足,個別人或許會少付。但是很多顧客都是慷慨大方地付上更多的錢。總之,生意比其他飯店更興旺。

大道理:在生活水平較高的倫敦市,人們會認為不多付些錢就會丟麵子。飯店正抓住了顧客這一心理,使生意做得熱鬧非凡。這種把顧客置於完全信賴的地位,憑良心付款的經營辦法,顯然是一種攻心為上的經營策略。

隻賣一次

意大利有一個商場——萊爾商場,這裏從無冷清的時候,顧客幾乎總在這裏搶購。

萊爾商場為何如此吸引顧客呢。原來,萊爾商場有一條經營妙計,那就是商場對所有的商品隻出售一次,以後絕不再進貨,哪怕是很賺錢的搶手貨也隻賣一次便忍痛割愛。所以在顧客心目中,萊爾商場所出售的商品全是搶手貨。

萊爾商場之所以這樣做,因為它認為:一般的消費者在選購商品時總要貨比三家,不願貿然決定。但是如果得到確切的信息,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那麼便自然不會再猶豫了。

大道理:萊爾商場的做法是用“最精彩後戛然而止”的方法,吊起了顧客的胃口,使顧客產生出一種機會不再來的感覺,購買欲更強烈了。因此,萊爾商場才會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