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解讀店鋪經營(1)(1 / 2)

“50+”老人超市

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有專門為50歲以上老人服務的購物場所,其標誌為“50+”超市。

“50+”超市創意很簡單,但又很獨到。超市貨架之間的距離比普通超市大得多,老人可以慢慢地在貨架間選貨而不會顯得擁擠或憋氣;貨架間設有靠背座椅;購物推車裝有刹車裝置,後半截還設置了一個座位,老人如果累了還可以隨時坐在上麵歇息;貨物名稱和價格標簽比別的超市也要大,而且更加醒目;貨架上還放著放大鏡,以方便老人看清物品上的產地、標準和有效期等。如果老人忘了帶老花鏡,可以到入口處的服務台去臨時借一副老花鏡戴上。最重要的是,超市隻雇用50歲以上的員工。

對此,一家“50+”超市經理布麗吉特·伊布爾說:“這受到顧客的歡迎,增加了他們的信任感。從中獲益的不僅僅是顧客,雇傭的12名員工又可以重新獲得了工作,他們十分珍惜這份工作,積極性特別高。”

大道理:“50+”超市由於替老人想得特別周到,所以深受老人歡迎。店鋪經營不在於大而全,而在於小而精。

神奇的“九頭鳥”

九頭鳥酒店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從10年前的一家小餐館,發展到如今在北京擁有多家分店、員工近千人的現代化連鎖企業,逐漸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一套經營模式。

九頭鳥的發展離不開準確的市場定位。九頭鳥市場定位為“中檔價位、中等規模、有地域特色的中餐連鎖店”。所針對的顧客是以工薪階層為主的中檔消費層,店鋪規模為55至1000平方米,人均消費為30至50元。根據這一定位,公司在產品設計、環境設計、服務設計上確定了“三味一薄”的營銷原則,即“風味、品位、人情味、薄利多銷”。

產品講風味,突出湖北特色。九頭鳥下屬的楚菜研究中心,不斷開發新菜品,並以湖北特色原料為主料。湖北是魚米之鄉,武昌魚名揚四海,武昌鮮魚就是九頭鳥的一大係列菜品,還有蓮藕、鴨、野菜、菌類等係列。

環境講品位。九頭鳥的店堂不豪華,但十分清潔,在樸素中又有文化內涵,通過壁畫、裝飾等手法表達楚文化,讓顧客感到在這裏不僅是用餐,而且是一種享受。

服務講人情味。九頭鳥提出親情化服務,既不同於街頭小館忽略基本禮節;又區別高級酒店的正規,讓顧客來到這裏有如親如故之感。

大道理: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開拓出屬於自己的一方天地呢?那就是準確的市場定位!定位是立本之源,生命之基,一切經營皆因定位而起。

永安百貨的選址

20世紀初的上海,來了幾位想開辦大型百貨店的澳洲華僑。由於身負眾多股東的約束和厚望,他們采取更實際的方法來判斷土地的“含金量”。

第一家大百貨公司的店址選在老上海南京路日升樓的附近,當時這裏的市麵還較清淡,但地價便宜,吸引他們的還有直達上海北火車站的電車,這會帶來大量的外地旅客。第二家永安公司的選址方法已久為人們傳誦:當時商界都不清楚南京路上是路南人流大,還是路北人流大,也沒有人去關心人流中的特色。永安的總經理派了兩個人站在南京路的兩邊,從早到晚用取豆的方法計算過往的人流,結果發現路南人流更多,而且南京路以南是富人集居地,他們購物總要先逛路南。1918年9月,永安百貨開業前,其庫房中存有預期為3個月準備的貨物,但開業後20天內,存貨的一大半就賣光了。

大道理:店鋪成功的關鍵有三個條件,那就是選址,選址,還是選址。不僅是現在,以後也是這樣,好的選址意味著店鋪就成功了一半,這是一條亙古不變的真理。

某藥店的選址

某連鎖藥店在2001年開張之後,基本上每個月都有新藥店開張。而每開一個新藥店之前,他們會按照慣例進行詳細的商圈調查活動。第一,從早上6點到晚上10點在欲開店的地方數人數車,選擇一天中的不同時段,來測定客流量,這樣的工作會持續3~5天,從而掌握了第一手客流量的資料;第二,進行商圈入戶調查。他們選擇商圈範圍內的50戶人家進行入戶訪問:“你一般去哪購買藥品?”“如果在這開家藥店,你會去購買嗎?”“你一般購買什麼藥?”等問題。通過這樣耐心細致的調查訪問,該藥店充分了解到商圈內的各種經營信息,確保新店開一家成功一家。

大道理:店鋪的地點選擇有其內在的客觀規律性,隻憑借感覺和經驗進行主觀臆斷,往往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無論是改造舊店址成為新店鋪還是重選新址,都必須應用科學的方法。